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武安商帮文化百年商号岐兴堂
TUhjnbcbe - 2023/4/8 10:41:00

大贺庄村温氏家庙碑刻记载:始祖讳奇,赐进士出身,原任直隶河间府交河知县,历代相传。查《武安县志》乃是明正德二年(年)举人,曾任直隶交河知县。据此温姓迁来大贺庄村已是五百多年了,至今约已繁衍23世。

大贺庄温氏祠堂

大贺庄温姓在道光年便游医于山西晋中的富庶之地悬壶卖药,先是在山西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旁边开设了一个小店面,设号“岐兴堂”,生意兴隆,后发展至介休,到了民国岐兴堂是介休市最大最有名气的药店(《介休县志》载)。

岐者,岐伯之岐,岐*之岐,传统中医药的代称,兴者,兴旺、兴盛之意。岐兴堂,就是愿中医药事业兴旺发达之意,也是先人的美好愿望。

绵亘百里的绵山,以忠孝文化享誉华夏,巍峨的绵山脚下坐落着两座千年古城——灵石与介休。自康乾盛世灵石的静升镇,农商发达,经济繁荣,民间修庙宇建民居,大兴土木被誉为“晋中第一镇”,更有灵石四大家族商贾大家王氏居住于此;古老的介休是晋商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曾经“商贾云集,民物浩穰”。这样两座城镇便是大贺庄温家的岐兴堂发祥地。

温氏祠堂碑记

查阅“岐兴堂”的历史得从灵石说起,据记载:岐兴堂创建于一八五二年(咸丰二年),最初是在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旁边开设了一个小店面,创建人没有明确记载,只记载坐堂医是温先生。根据《温氏家谱》、道光年房契及后人股权情况推测应该是先祖温佑创建。坐商为贾后,逐步将自己多年行医的独特药方研制开发,精选药物,严格配伍,开始将中草药加工成丸、散、膏、丹自产自销,药店经营有方,讲求信誉,泡制药材认真仔细,形成了自己商号独特的经营模式。由于中草药种类繁多,传统的制药工艺、操作方法多依靠师徒口传心授,即是处方相同,但制法不一定相同。因此岐兴堂推出自己特效成药,制作工艺炮炙方法等方面与众不同,自然疗效斐然。由于医术较高,又有配药成药之方便,不久名传晋中。经过初期发展、原始积累,其独子广暄继承了家业,逐步发展至更加富足的介休县城,选地购房创建了规模较大的“岐兴堂”。

古老的介休老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大门,城内主要有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组成,其中西大街最为繁华。从西大门(临津门)进城,首先跃入眼帘的就是老字号岐兴堂,东边与介休县公署(现介休市委)紧相眦邻,南边与药王庙隔街相望。

岐兴堂院落不大,是一个坐南朝北的四合院,临街的是门面房,进去后给人一种简约整洁的感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那边是柜台和药柜,勤快的小伙计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后院是仓库和成药加工的地方,满满的麻袋里放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药材,有珍贵的人参、鹿茸、麝香、犀角;也有普通的山楂、地*、甜草、双花;更是在过道里放着一缸缸做丸药用的蜂蜜。也让小伙计们收拾的井井有条、杂而不乱。

到了第三代,广暄有三子,长子九龄、次子九思、幼子九如,弟兄三人在长兄九龄的带领下,团结一心,此时岐兴堂已初具规模,总柜也迁到了介休西大街,形成前店后厂,灵石岐兴堂就成了老店,整个岐兴堂经营模式实行家庭股份制、东伙制。传到第四代,有弟兄七人,分别是九龄四子:德恭、德宽、德信、德惠;九思三子:德敏、德仁、德义;九如三十三岁英年早逝,膝下无子,由九龄次子德宽过继名下,其股份由其继子德宽继承。经过这几代人的诚信经营,不断发展,到清末民初,岐兴堂在介休也是规模较大、数一数二,德信主要在介休岐兴堂总店负责;德惠主要在灵石岐兴堂负责;德敏撤股去往东北佳木斯发展;德仁少亡;德义撤出股份,在介休独资开设“德义药房”,也成为介休仅次于岐兴堂的大药庄。

灵石岐兴堂房契

清朝末年,国家羸弱,官吏腐败,鸦片横行,毒害着中国人民。德恭不幸染上恶习,俗称“吸大烟”“吸料子”。这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只吸得房产地产所剩不多,柜上买卖的股份也所剩无几,伤害最大的还是人的身体。精神萎靡,身体孱弱,以致四十五岁,阖然离世,膝下无子。旧社会的封建思想,长子长孙不能绝后,需要在近支中过继一子延续香火。做为头门还必须要年龄最大的,其四弟德惠的长子忠熙成了最合适的人选,做为继子继承了德恭不多的股份和一些地产。德惠正值当年,按照旧社会的婚姻生育制度,再有三四个孩子也很正常,谁料想忠熙过继后,德惠原配夫人孔氏因月子病去世,继配张氏又连生两个女孩,并无男孩儿,又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好在忠熙成年成家后,育有三男两女,又把长子积厚做为继孙过继到德惠名下,继承了德惠的股份——灵石县静升镇的岐兴堂分店,有了个圆满的结果,这就是“借子还孙”的真实故事。

民国时期,德信在介休岐兴堂坐诊,他医术精湛,对疑难杂症也能手到病除,尤其善治一些臁疮腿和腹水。这些疑难杂症,即使到现在也很棘手,然而当时德信就能辨证施治,从容应对,手到病除。

有一日德信正在内屋里间坐堂接诊,外面进来一人,自称药商要采购一些药材,由于采购量较大,就找到了规模较大的岐兴堂。有了生意,大家都很高兴,掌柜忙把来人让进屋里坐下来,沏上热茶,宾主坐定,开始商谈,经过一番的讨价还价,谈好每种药材的数量,质量以及价格。然后吩咐装车,伙计们按照商定好的药材的种类、数量、质量,一一细心点货装车,采购的药商也细心的验货,足足装了两马车,装车完毕,确认无误,待要交付货款时,来人称:由于数量较大,并未带足货款,待到药材运送到地,银款立马送还,分毫不差,敬请放心。德信犯了难,让他拉走药材吧,风险太大,放弃这笔生意吧,确实有点儿可惜,考虑再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担心对方是骗子,于是派两个自己人跟车一块儿前往,名曰护送,实则看好自己的药材。即使买卖不成,也不能把货丢啦,于是收拾好行李,跟着马车,随药商一路向南而去。两个人也是小心翼翼的看护着药材,生怕有所闪失。一行人两架马车,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历经数日,不觉已到洪洞县,这天途中药商说要上厕所,大家也正好在路边休息一下等待他,时过三刻,不见归来。等待再三,不见其人,四下去寻找,不见其踪。对方果然是个骗子,本想骗去两车药材,奈何派去的人看管的紧,眼看事情即将败露,找机会溜之大吉,药材是保住啦。但如何处置呢?若要拉回介休,车把式是要运费的。两人不能做主,于是捎信到岐兴堂总店,请示该如何处置,德信得到消息后,当即决定,自己个人出资买下这批药材,就在洪洞县购置一套临街门店开了药店,一直到公私合营。

大贺庄温氏家谱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爱国化学家侯德榜博士,接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聘请,在天津创办“天津永利制碱公司”,并出任总工程师,在侯德榜的潜心钻研下,一举打破了洋人的技术垄断,生产的“红三角”牌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实现了纯碱的国产化。德信敏锐的嗅到了商机,国产成本下降,市价就会降低,进而就会普及,需求量将会大增,正是商业买卖的最佳时机,所以德信带着资金去天津开了一家碱面门市店兼营文具。

岐兴堂交由南马庄人吕兴堂掌柜负责,由于天运无常,时事弄人。一九三七年日本全面侵华,七月三十日,天津沦陷,由于战乱不堪,物价飞涨,经济萧条,永利碱厂也被迫迁往四川,商业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家碱面门市店也未能幸免,举步维艰勉强度日。一九三八年二月介休沦陷,日本对物质的掠夺不择手段,对人民的压榨令人发指,也加紧了对中医药商铺的盘剥,吕掌柜顶着巨大的压力,谨言慎行,左右逢源。但终因心里憔悴,担惊受怕,在一九四四年左右不幸去世。此时德信只能将其子忠铸留在天津经营门店,自己赶赴介休住店经营。忠铸苦苦支撑到抗战胜利后,实在难以维持,于是忠铸关闭门店也返回介休。因此德信认为其子忠铸是个纨绔子弟,不能成大器。

此时正值岐兴堂被人骗走大批药材到了洪洞县,无奈之下,便在洪洞县开起了分店。分店有德信最器重的女婿杨心宽(店头人)住店经营,同时也将忠铸派去共同管理,不久二人矛盾凸显,而作为父亲的德信还是觉得儿子是矛盾的制造者,强令把儿子逐出商号。离开商号的忠铸带着结婚不久的妻子张氏和尚未成年的幼儿,只能另寻出路。没有多少本钱的他只能在街摆个香烟摊,勉强度日。此事传至德信那里,再怎么说也是亲儿子,便让其女婿从柜上支些银两给忠铸。于是忠铸便伙同武安城北乡人郝培金,租了三间门面开了一家自己的商号,经营起了中西药。经营一段时间后生意一般,不太理想,不久俩人分家,三间门面忠铸留下一间经营西药称为“药店”,郝培金留两间经营中药称为“药铺”,至此忠铸开起了夫妻店。

有一天早晨忠铸出门办事,只有母子二人在店里,这时店里走进一位男子,来人衣冠楚楚,手拿提包,张氏赶紧招呼客人,此人选了一点药品后,从口袋中掏出一张大面额的钞票,由于是早晨刚刚开张,没有那么多零钱,忠铸也不在店里,幼儿尚在柜台里面的小床是熟睡,张氏就让来人在店中等候,自己到相邻的瓷器店里兑换零钱,换好零钱回来,此人已在门口等待,拿上找回的零钱迅速离开,张氏回到店中方才发现,店中的药品丢失三分之一以上,慌忙追出门口,来人早已不见了踪影,顿时脑子一片空白,心里没了着落,回到店里,沮丧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忠铸回来后,张氏将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详细的讲述了一遍,忠铸也只能内急外叹甚是无奈,本就不景气的生意又遭此变故,无疑是雪上加霜,今后的日子怎么过?生意怎么办?还能不能坚持下去?心中犹豫不决心生退意,就在这段犹豫不决的日子里,偶然从朋友那里听到一个小道消息,听说将要实行公私合营,于是赶紧到洪洞县*府核实情况,工作人员告诉忠铸“情况属实,只是尚未向社会公布”,忠铸当场立即表态,“自愿将自己的药店公私合营,支持*府的工作”。

温德信照片

就这样忠铸成为洪洞县公私合营第一人,洪洞县公私合营*策向社会公布后,忠铸的药店以三百元公私合营,加入到洪洞县药材公司,忠铸也做为榜样进行了大力宣传,身上十字披红,胯下高头大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在洪洞热闹的大街上游行,一时间家喻户晓,风光无限,为公私合营工作做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个商铺也十分踊跃,纷纷的加入,公私合营工作顺利的进行,随着加入的商铺越来越多,人员呀越来越多,药材公司也用不了这么多人,于是又委派给忠铸新的任务,率领工作组到乡下做工作搞宣传,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洪洞县药材公司的公私合营工作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后退职返乡务农,改革开放后落实*策,要求返岗,工作四五年后,由于年岁已大,其长孙传耕接班分配至洪洞县药材公司。

到第五代,持有股份的有德恭继子忠熙;德宽长子忠显;次子忠耀;德信长子忠镛;次子忠铸;德惠继孙积厚。因德信一直主持岐兴堂工作到公私合营,所以其子忠镛、忠铸并未实际持有股份。忠显从小在灵石岐兴堂学徒,待长大成年继承股份后,总想一展抱负,年轻人有冲劲有思想,有自己新的经营理念,于是就有了一个想法,就想自己出来负责岐兴堂的全面经营,凭着自己人脉旺盛,紧跟时代步伐,按照自己的经营理念,让岐兴堂更加的发展壮大。

当时岐兴堂的负责人德信依然是传统的理念,按部就班,稳中求进,侄儿的经营理念不切实际,适逢乱世,不能有一丁点的风险。叔侄二人年龄阅历的不同,经营理念相左。忠显感觉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于是一气之下,便从岐兴堂撤股,拿着资金到安阳开了利润更大的绸缎庄。然而兵荒马乱社会动荡,每个行业的生意都很艰难,绸缎庄坚持经营了一段时间后,也不是十分理想,于是变卖商号,换成硬通货——半升*金,携金回乡,回家乡大贺庄盖房修屋,添置房产地产。当时村上的执*机构是村公所,为村民自治机构,是由本地乡绅组成,其名下至少要有半倾地,也就是五十亩地,才有资格进入村公所谈*论事。忠显觉得自己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的,也是有头有脸的人,也想要进村公所。于是在大庙山旱池西侧的庙西巷内,新建高门大院一座,可若是买五十亩地,可不是个小数目,忠显心里盘算,买不了好地就买薄地,这样花钱不是太多,于是在村南南岗顶买了五十亩薄地,俗称半倾地儿,算是可以扬眉吐气了。好景不长,不久后大贺庄村迎来了解放,还没有享受到土地给自己带来的红利就被打土豪,把田地分给了别人,还给定了一个富农的帽子戴了一辈子。忠显自己感觉在外经商多年,很有经验,于是在家乡又跟人合伙开了一个小卖铺,公私合营时并入了供销社,其本人也被安排到供销社工作,直至退休。因此大贺庄村流传着“半倾地儿的故事”。

岐兴堂公私合营后所持有的股票

岐兴堂的历历往事,坎坎坷坷,从满清到民国,到抗战胜利后,中医药门市有过短暂的恢复,但随着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晋钞飞速贬值,又在阎锡山反动*府的统治下艰难的生存。终于在一九四九年的二月介休迎来了解放,中央*府对中医药的扶持和鼓励,中医药得到发展。到公私合营前岐兴堂在介休同行业中首屈一指,经过社会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一九五六年实现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时,岐兴堂以资金总额六千二百六十九元,人员十二人,居介休中药店之首。

仍在经营中的岐兴堂药店

岐兴堂从一八五二年创建,到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风风雨雨一百多年,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帝,民国乱象,只到新中国成立。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从八国联*进北京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只到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百多年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百年;这一百年是中国人民寻求光明的一百年,这一百年岐兴堂坎坎坷坷,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苦难中谋发展,到和平时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祖国的中医药尽一份绵薄之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岐兴堂并没有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做为百年老字号在介休这座古城仍发挥着昔日的辉煌,然而温氏家族的岐兴堂只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安商帮文化百年商号岐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