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痛……女性朋友们如何摆脱“痛经”困扰?原创徐莲薇张玥上海中医院
倩倩是一位二十多岁的窈窕淑女,却经常受到痛经的困扰,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让她“花容失色”,痛起来就喝点热水缓一缓,再痛得厉害,就蜷缩在床上忍过去。
大多数女性朋友们经历过痛经
关于“痛经”的一些疑问
医院妇科
徐莲薇主任医师以及张玥医师
共同向大家介绍
很多女性痛经时会喝热水、红糖水、红糖姜茶,或用热水袋捂一捂……这些方法究竟有用吗
这个问题要从痛经的寒、热、虚、实的属性来看。中医把痛经主要分为6个证型: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阳虚内寒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
其中寒凝血瘀证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色暗有块,畏寒肢冷等;气滞血瘀证主要表现为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行不畅,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胸胁、乳房胀痛等;湿热蕴结证主要表现为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经色暗红质稠有血块,平时带下量多,色*稠臭秽等;阳虚内寒证主要表现为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等;气血虚弱证主要表现为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等;肝肾亏损证主要表现为小腹绵绵作痛,喜按,伴腰骶酸痛,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头晕耳鸣等。
从上述各种证型的临床表现来看,对于寒凝血瘀证和阳虚内寒证痛经,选择热性的治疗方法是有效的。《药性切用》记载:“紫砂糖(红糖)散瘀和血,止痛缓中”,红糖具有补中缓痛、和血行瘀的功效;生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热水本身可以祛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以上方法可以缓解寒凝血瘀型痛经。另外,对于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痛经也有一定的帮助。
医院就诊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年纪比较轻、病程比较短,多见于青春期女孩的痛经。而继发性痛经是指痛经继发于其他器质性疾病出现的一个症状,往往是提示女性疾病的一个信号,多见于育龄期女性。无论是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为了改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亦或是积极查找病因、以防疾病进展,出现以下医院就诊。
◆疼痛程度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和睡眠,吃红糖水甚至止痛药都不能缓解疼痛。
◆初潮时没有痛经,后来逐渐出现痛经,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医学上叫“进行性加重”,甚至痛经持续整个经期,或经净后仍有腹痛。
◆痛经伴有月经量过多(甚至1-2小时需更换1张卫生巾)、发热、腰部酸痛、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浑身乏力、恶心呕吐、肛门下坠感、腹泻等其他症状。
◆除了痛经以外,还有性交痛、慢性盆腔痛、不孕症等疾病。
◆如果出现剧烈痛经,伴有面色发白、出冷汗、晕厥等,医院急诊。
在中医看来,女性为何会痛经
现代社会女性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抑郁焦虑等精神因素与痛经密切相关;若经期、产后、术后摄生不慎、感触湿热邪气,或者涉水受寒、误食生冷等生活失调都会引起痛经;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瘀血内阻冲任、胞宫也会引起痛经。
中医认为痛经的病位在冲任和胞宫,其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病机主要分为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若素体肝肾亏虚,或气血虚弱,经期前后,血海满而溢泄,气血骤虚,冲任、胞宫失养,则“不荣则痛”;若由于肝郁气滞、寒邪凝滞、湿热郁结等因素导致瘀血阻络,客于胞宫,损伤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则“不通则痛”。
痛经发病因素较为复杂,而且相互交错或重复出现,常非单一因素所致。如素体虚弱,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进而血行不利引起痛经,此时虚实夹杂,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大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注意不要自己对号入座,需要寻求专业中医医生的帮助。
痛经分为哪些证型?针对不同证型的痛经,有哪些治疗方法?
国家统编教材《中医妇科学》(人卫版)将痛经分为6种证型,具体诊治如下:
1.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膈下逐瘀汤:当归,川芍,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
2.寒湿凝滞证
主要证候: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黯有块;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苍术、茯苓。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五灵脂。
3.湿热瘀阻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胀痛,拒按,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平素带下量多色*,或平时小腹痛,经来疼痛加剧,或伴低热起伏,小便*赤;舌紫红,苔*而腻,脉滑数或涩。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
清热调血汤:丹皮,*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4.阳虚内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润。
治法: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温经汤(《金匮要略》):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生姜,麦冬,半夏,丹皮阿胶,甘草,桂枝。
5.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兰室秘藏》)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
圣愈汤:人参,*芪,当归,川芍,熟地*。生地*。
6.肝肾亏损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黯淡,质稀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益肾养肝,缓急止痛。
方药: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调肝汤: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天,阿胶,山药,甘草。
针灸、推拿等可否缓解痛经
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子宫平滑肌的自律性、收缩性,缓解肌层痉挛,改善盆腔血流、血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1.毫针刺
实证:可选三阴交、中极、次髎、地机、十七椎等,寒凝血瘀者可加关元、归来等;气滞血瘀者可加太冲、血海等;
虚证:可选三阴交、关元、足三里等,肝肾亏损者可加太溪、肾俞等;气血虚弱者可加气海、脾俞等。
经期前1周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10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
2.温针灸
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一般选穴关元、气海、中极、子宫穴等穴位,在毫针针柄上放置艾柱点燃,留针30分钟。经前1周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10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
3.艾灸
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可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神阙等穴位,患者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距离以皮肤能耐受为度,施以温和灸,每次施灸30分钟,每日1次,于经期前1周开始,灸至月经来潮止,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4.推拿
1)推冲任二脉:循经掌推胸腹部任脉和冲脉至皮肤潮红;
2)推揉摩腹:以神阙为中心摩腹至掌热,再以任脉为中线揉下腹部,至腹部产生透热感,可以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重点治疗气海、关元;
3)推擦督脉:掌指推擦背部督脉、膀胱经和八髎穴,以透热为度,可以一指禅推法、?法、按法、擦法重点治疗肾俞、八督。
4)辨证加减:①气滞血瘀:按、揉章门、期门、肝俞、膈俞穴,拿血海、三阴交,以酸胀为度;②寒湿凝滞: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腰部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按、揉血海、三阴交;③气血虚弱: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以透热为度,摩腹时加揉中脘2-3分钟,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
在月经来潮前1周治疗3次(隔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有些女性痛得起不了床,但却选择默默忍受,不肯吃止痛药,这是正确的做法吗?什么情况下可以服用止痛药?一次痛经吃了止痛药,之后每次都要吃吗?
剧烈的疼痛不仅造成人体生理的不适,还会造成心理的恐惧,经常有患者主诉经前10来天就开始担心月经来潮的疼痛了,因此,剧烈痛经大大降低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痛经较剧,难以忍受,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时,可在排除用药禁忌后,服用布洛芬止痛,它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而缓解痛经,没有依赖性,如果下一个月经周期没有出现痛经,可以不再服用,或者根据痛经轻重程度调整服用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当出现与平时痛经不一样的严重痛经时,医院诊治,以免因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某些疾病而耽误病情。
专家简介
徐莲薇,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妇科学教研室主任,上海市中医质控中心妇科质控组组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分会常务委员。从事妇科临床工作29年,主攻月经病、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和妇科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特需门诊时间:周四上午、周六下午
原标题:《痛痛痛……女性朋友们如何摆脱“痛经”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