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巴巴掌千年火井古镇又获得了一项特殊的荣
TUhjnbcbe - 2022/11/18 21:28: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223398.html

年10月29日

邛崃市火井镇被四川省旅游协会评为

四川首届十大古镇·特色乡镇之魅力人文古镇

人文名镇,魅力火井

火井镇位于邛崃市西部山区,距邛崃市区31公里,是成都市级特色镇,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火井镇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距今已有近年悠久历史,是世界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的地方,中华第一女状元*崇嘏的故乡。幅员面积65.58平方公里,辖10个村社区,总人口人。

火井镇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地方,是中华第一女状元*崇嘏的故里。这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物阜财丰,人杰地灵,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勤劳勇敢的火井先辈们,用双手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以智慧撰写了一页页壮丽篇章。汉代古火井名扬天下,王蜀女状元誉满中华,邱宅海屋建筑奇特,陈氏旧居典雅古朴,崇嘏山风景秀丽,状元桥雄伟壮观……

发现火井

火井古镇,历史悠久;革命老区,山川锦绣。世界最利发现和使用天然气的地方。北周置镇,隋朝设县,历史悠久。一是紧盯增收致富,以温泉项目落地作为火井发展的核心引擎,推进“一心一带、三区一线”建设(古镇生态文化旅游核心区、文井江滨水产业发展带;猕猴桃、银杏、雷竹3个1万亩产业发展区;古镇外围乡村旅游环线),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齐备的山水温泉古镇。二是紧盯满意度提升,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近年来,火井镇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按照“四态”合一理念,实施了6个安置点建设,安置群众户,城镇化率达60%。投入资金余万元,实施19个特色镇改造项目,打造了彰显火井历史文化特色的汉唐风貌特色镇。流转土地亩,带动发展猕猴桃亩、中药材亩、雷竹亩,建成荷塘观光园余亩、稻田养鱼余亩。

走进火井

历史悠久的火井

火井,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煮盐的地方,比较早使用天然气的英国(年)、美国(年)都要早多年。该镇已有多年的历史,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记载:“临邛有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六十余丈……井上煮盐。”(见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巴蜀古城邛崃》第页“利用‘井火’世界第一”)今人骆奇南著文《邛崃天然气,谱写新篇章》中描述:“邛崃古代因境内拥有能取火煮盐的火井,故历史上曾长期以火井为地名设镇置县。

早在北周时期(——年)就曾在火井江上游取井火煮盐的地方设置火井镇。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年)又将火井镇升为火井县,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年)才撤销,置县达年之久。”(见年《邛崃文史资料》第五辑)

古街

“高场”是“高家场”的简称,位于火井镇东部,古时高场只有二十来户人家,因高姓居多而得名。历史上,火井曾经建乡、设镇、设区、置县,高场均是各个时期的官府驻地。盐井溪穿高家场而过,将场镇分为南北两半。南边的街道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区,北边的“河北街”街道狭长,蜿蜒二里许,古朴的木架房,陈旧的木板壁、木板门、木铺板、小青瓦,处处散发出浓郁的古色古香。

老街东头有一座高大气派的“海屋”,是火井难得的人文景观,也是民国时期邛崃西路首屈一指的豪华建筑。与“海屋”隔沟相邻的金台山,是原建于年的文昌宫山门改建的火井小学老校门,高耸于半坡之上,气派雄伟,庄严肃穆,门前古老石梯的累累踏痕,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岁月。

古高场原有上、中、下三座木架双檐歇山式桥楼子,都是雕梁画栋,建造精美,巨木桥梁,木板铺道,两侧有齐人高的木栅栏,上覆小青瓦屋面,桥下清流淙淙,桥上凉爽宜人,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上桥名“九龙桥”(今之“新征桥”)现为石拱桥;中桥名“回龙桥”(今之“火井中桥”)现为钢筋混凝土平桥;此二桥均跨盐井溪上。下桥名“文武桥”,即今位于老街东头“海屋”门前,横跨大安店沟的无名独拱石桥。

台子坝另有一座横跨大安店沟的独拱石桥,名“卧龙桥”,此桥独特之处,就在于桥的宽度是长度的六倍,是邛崃西路独一无二、桥面最宽、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而且桥洞随沟弯成弓形,桥面与街面齐平,人行其上,不觉是桥,真是独特奇妙。另外,还有城隍庙、火神庙、川王宫、延生殿,以及街边卧龙岗东头的孔明庙(为纪念诸葛亮视察火井而建),还有台子坝的古戏台,尽皆损毁无存。

旧时高场,八方商贾云集,自古生意兴隆。境内有外省客商筹建的同乡会馆,上场的江西馆称“万寿宫”,遗址在今河北街医院,中街的福建馆称“天后宫”,是福建籍的邱、廖、邓姓所建,遗址在今河北街号之江家附近,下场的湖广馆称“禹王宫”,乃湖广(今之湖南、湖北)籍的庾、兰、曹、高等姓所建,故址在河北街59号院内,后于民国二十年(年)改建为火井女子学校,现存五间正殿。

中西合璧——海屋

在古镇老街河北街东首,有一座高大的老宅院,这就是上世纪中叶整个邛崃西路闻名遐迩的豪宅——“海屋”。

“海屋”的主人邱学古(已于年在“海屋”病逝)在重庆海关总署任职,他将川西民居风格和西式泥作装饰融为一体,打造了这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精品。“海屋”坐北向南,由北向南的“大安店”沟贴着墙根流经一座通向老街的独拱小石桥,汇入穿镇而过的盐井溪东流而去。

海屋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地平面积平方米,是一座一楼一底的两层高大建筑,四周齐檐高的青砖厚墙将高楼包裹得严严实实,东边山墙由3米多高红砂条石砌成,整个东墙长40余米,高约10米,二楼高处整齐排列着七孔开窗,混然一体,看上去更显高大威严,俨然不可侵犯。

海屋后墙分布着八个令人生畏的防匪枪眼,每个枪眼直径3公分,凿在一块见方20公分的红砂石料上,里面凿成喇叭状,嵌在青砖墙内,浑然一体,更增添了“海屋”的威严。

海屋平面呈“日”字形四合院。前院为二层楼房,后院为单层平房。前后三进房屋,两个天井。门楼高9.5米,正房高10.5米。整座宅院,内为悬山式木质穿斗结构,外是齐檐高的青砖厚墙包裹,上覆小青瓦屋面,四檐紧合,屋脊高耸,蔚为壮观。

“海屋”大门临街,门楼是民国初年典型的牌坊式建筑,面阔15.5米,整体为中间高、两边低的曲线造型。中间最高为9米,两边最低为7米。间有6根巨大的砖柱,柱顶为尖形。二楼左右各有四孔对称的拱形花窗。柱顶和窗楣都是仿西式泥作花卉装饰。正中两根最高的砖柱间隔2.3米,中间分为上下四段,有砖花隔开,最高一段是弧形宝顶。

下面一段的正中是一直径为0.8米的西式圆形花窗,两旁分别是一长方形镂空“寿”字图案。再下一段,中间嵌有一长1.5米,宽0.9米的红砂石刻横匾,石匾距地面四米,四周刻有竹节图案边框,正中横刻着斗大的“海屋”二字,字体为草书,苍劲流利,笔舞龙蛇,旁边刻有“甲戌清和”四个小字,这表明“海屋”建造于“年农历4月”。

最下面是拱形门洞,高2.8米,宽1.5米,门框是红砂石柱构成,门楣上方两侧各有一个碗大的“福”字刻在一块红砂石上。门柱和拱形门楣上均有浮雕石刻花纹图案。有两扇厚重的木门向内开合。整个门楼造型独特、装饰精美、富丽堂皇、豪气十足,实为建筑之精品。

一进大门,便是一间进深6米,宽4米的门厅,左右各有耳房一间,在门厅后的板壁上左右各开一道角门通达前院,角门各有一扇厚重的木门向内开合。进门左侧有楼梯转上二楼。

前院天井四周有两米宽的走廊,左右各有厢房一间,正面是三间正房,中间是堂屋,进深7.4米,宽4.4米。堂屋后原有板壁,中放高大的神龛,右侧有角门通后院,板壁现已毁掉,堂屋改成了通道。后院是三间平房,两旁配有厢房,左侧有门可通后园。

天井四周有一米宽的走廊。紧靠正房背面的东侧,有一暗道楼梯可达前院二楼。楼上天井四周有1米宽的转廊环绕着0.9米高的木栏杆栏杆上有各式各样花格图案。楼顶有漂亮的木质天花板,木楼板制作精细,全是紧密的“机心缝”合成,在楼板底部又有一层严丝合缝的天花板。

底楼房间也是紧密的木地板,就是在二楼的地板上泼上一盆水,楼下也是滴水不漏。前院后院,楼上楼下,举目四望,皆是柏木板壁,柏木门窗。窗花图案各式各样,或圆或扁,有长有方,亦横亦竖,形状奇异,交融得体。

楼下堂屋前罕见的跨堂悬吊挑帘式木格花窗,其状精美。二楼两侧房前的十四对花窗隔门更是精巧绝伦。真是琳琅满目,件件精品,令人悦目赏心,拍案叫绝。

特别值得一谈的是“海屋”内部的暗道走廊,迂回曲折,莫测高深。在前院房屋两侧,紧靠东西山墙均有1.3米宽的暗道。从前院楼底两侧的暗道可以通达后院,从后院的暗道楼梯可以直达前院二楼。并可由二楼转到临街的门楼窗口。还可从暗道围绕二楼正房转一圈,再从前院楼梯下来直出大门。总之,明廊暗道,明暗相通,此上彼下,迂回曲折,内外相连,宛若迷宫,令人惊叹。

“海屋”,这个古怪离奇的名字,赋予这座古怪而奇特的豪宅,深广莫测,名副其实。那高大气派的门楼,以及漂亮的泥作装饰,又有跨堂悬吊挑帘式木格花窗和精美的花窗隔门,还有迷宫一般的暗道回廊,更有高大威严的东墙,加之令人生畏的枪眼,无不令人叫绝。奇哉,“海屋”!

陈氏旧居

陈氏旧居位于高场河南街的*府路,为火井镇人民*府原驻所。老宅坐南向北,始建于晚清时期。四周有两米多高的围墙环绕,整个园子占地约5.4亩。老宅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整体建筑为悬山式木质穿斗结构,平面为三进复合式院落主体,平面呈“日”字形,由前天井、后天井、偏天井,结合前厅、正厅、后厅和花厅、门厅等组成。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全是小青瓦平房,乃典型的川西民居。

此房原主人为庾文州,他是庾家长房的大公子。庾家乃晚清时的火井巨富。其祖上打过铁,开过屠,最后发迹于开钱铺,当年开有“宏发号”和“兴发号”两大钱铺,其中,“宏发号”就开设在此屋。庾家在“有”字辈和“道”字辈时期,其家业如日中天,鼎盛一时,人称“庾半街”,确实是火井的首富。

可是到“万”字辈和“国”字辈便逐渐衰败,如日西坠,最后到了“文”字辈终于破产。到了民国十二年(年),庾文州便将这老祖宗留下的老房子,也卖给了当时火井新富豪陈芷渊家了。庾家老房子原来是只有前后两大天井的四合院,及朝向北方的大门和夯土围墙。

陈家买到此房后,认为出了“败家子”的房屋,要另立门面,以避晦气,才能万事大吉。于是在东方新立大门,并定位在东北角上,建成了高大的木结构大门。又在前厅外另购置一块地皮,撤掉原来向北开的大门,修筑花台、厅前花园、围墙,增修了门厅及顺墙南延的一排后房,在后厅改建了几间仓房,增添了前厅西侧的三间花厅。

大门是砖构“八”字形牌坊式结构。门顶端是中间高两边低的波浪式弧形仿西式泥作装饰,最高点为5.5米。中有六根砖柱对称排列,其高度依次为4.6米、4.2米和2.9米。门面总宽度为10米,门洞高为2.7米,宽为1.8米。

据说门洞顶部横嵌石匾一块,上书“颐庐”两个大字,意即“颐养天年之所”,现在已用石灰抹平,看不见字了。大门左边向南与老墙连接,此墙下部为石砌基脚,上部是夯筑土墙,外用石灰糊实,上用薄砖砌成“人”字形仿屋脊墙顶,墙高2.6米,厚0.4米,老墙向南延伸,仅残存38米,其余围墙全是后来换的砖墙。

大门后面紧接门厅天井,原有两道门槛已取掉,中间成为11米长的通道。右边是耳房,作门卫室,左边是别院配房,顺老墙南延是一溜低矮的房屋,共有三个小天井,供保镖和役夫居住。过了门厅是厅前花园,面积有多平方米。向南拐即是大院前厅。

进前厅则是前院大天井,面积余平方米。正厅与前厅及两边厢房四檐紧合,屋脊横空,两端轻翘,中有“太岁”(宝顶)高耸,十分壮观。檐下吊柱及挑枋前端皆有精美雕花装饰,柱下磉礅(石础)皆有雕花。前厅有左右对峙的两个石狮子磉礅。前厅外亦有一对方形磉礅,高约两尺,见方一尺,三面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背面有安放门槛的石槽和放置大门转柱的石窝儿。由于大门已取掉,故此磉礅闲置于此,供人观赏。

前院往西拐,过右厢房则是三间花厅,供主人赏花休闲。花厅前壁有两方木栅栏,其雕刻工艺精湛,花样新颖独特,可谓奇观。正厅中间是堂屋,乃主人供家先神龛之处。前院是主人的居室,正厅后面是后院,横着一排高大房屋,是主人的粮仓和厨房等。两边厢房匹配构成后天井,面积24平方米。

顺着后房往西,西头原有主人的饮水井,今已填没。整个老宅的天井、院坝、走廊、堂屋全是红砂石板铺成,房间内地面全是木质楼板,屋顶上有平整的天花板覆盖,阶檐四周都有宽敞的走廊,窗户皆是镂空花窗,一派古色古香,令人陶醉。

陈氏旧居被没收后,曾先后作为火井区人民*府、火井镇人民*府驻所,现在此房保存完整。除了*府办公需要,将门槛取掉,将窗子进行了改造,把堂屋和西厢房中间的后壁撤掉成为通道外,其余格局基本保存完好。整座老宅房高屋大,巨柱粗梁,宽敞明亮,幽雅宁静,古朴典雅。大小天井六个,大小房间48间,各有用途,排列有序,实属近代川西民居建筑之精品。

崇嘏塔

崇嘏山上崇嘏塔南面半坡上,有一座密林深掩的巍巍古冢,这就是中华第一女状元*崇嘏的墓葬。原墓碑已毁坏,现存墓碑是清光绪十六年(年)当地廪生游祖韩等人根据原碑文之意拟文勒石重树。

碑身长约五尺,宽二尺许,刻有“王蜀女状元*崇嘏之墓”,左边落款有“郡庠廪生游祖韩敬撰增生杨沫敬书石匠何金义光绪十六年庚寅闰二月中浣吉立”。右边有碑序曰:“崇嘏山旧名铜鼓山,以状元而得名也。状元身乘侍郎之父丧移归梓里,历遭王蜀之变乱,退隐山林,召对而力辞,觅偶入幕而笑却东床。

冬岭青松,眉山雪白,其如是青超拔俗而完,其真欤!昔帝典将坠伏,生之,女传经,汉书未成,班超之妹续史,下,至露筋断臂,有节而风雅未娴,薛井文罅,有才而瑕瑜莫掩,以及柳絮今成,椒花词丽,亦岂如状元之才节浑全,为亘古名媛所未见哉!

故今数百年来,流风余韵,犹令后起景仰于勿衰。爰邀同人各捐钱乙百,共勒诸石,并建侍郎墓碑,以见潜德之幽光必发,而天地英华原不择人而异也。”(查高何镇境内的*坝原有*侍郎坟,今已毁。上文所说“并建侍郎墓碑”曾树于此。此碑今立于数里之外的石塔寺红*亭内,因该碑后来又刻有红*标语,上刻“*侍郎之墓碑”一行字尚清晰可见)。

根据崇嘏碑文和有关资料记载,以及崇嘏故里传说:*崇嘏约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年),卒于五代前蜀王衍乾德六年(公元年),邛州火井漕人氏,祖居天台山北麓*坝(今属高何镇管辖),其父*敏,母亲杨氏,兄长*彦。*敏早年曾在京城长安作过侍郎官,后因天下变乱,战祸连年,便弃官还乡,因此人称“*侍郎”。*崇嘏自幼随父母居住在京城,她聪明好学,才思敏捷,饱读诗书,才华过人。

回到家乡后,由于连年灾荒,家道中落,日趋贫困。她对父母十分孝顺,常常帮着父母操持家务,下地劳作。其兄*彦屡试不中,忧愤而死。其母杨氏因痛失爱子,悲伤过度病笃而亡。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子更不能进考场,对此,*崇嘏心中愤愤不平。为了替*家出这口怨气,她毅然决定女扮男装,进京(成都)赴考。父亲苦劝不住,女儿一人前往又实在不放心,无奈之下,他只好陪女儿同去赴考。

由于*崇嘏才华出众,志向坚定,果然一举考中头名状元,终于为*家也为天下女子争了一口气。之后,*崇嘏被任命为司户参*,她在工作中,勤慎敏捷,公正果断,进退有度,人皆称赞。

可是好景不长,数月后,丞相周庠有一女年方十八,待字闺中。周庠欲招崇嘏为婿,这使崇嘏暗暗叫苦。父亲得知,惊恐万分,眼看女儿身份即将暴露,这欺君之罪如何担戴得起?体弱之躯突然病倒,数日之后一命归西。崇嘏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她即向丞相周庠呈上书信一封,并附诗一首:“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自服蓝衫居郡掾,永抛鸳镜画娥眉。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幕府若容为袒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暗示自己本是一介女郎,如何做得女婿?但信上却说父亲暴病而亡,自己要护柩回乡,料理后事,三个月后再回朝应命。丞相心中大惊,但敬其志,怜其才,便暗中扣下诗篇,只将书信转呈皇上,请求恩准崇嘏“状元身乘侍郎之父丧移归梓里”(崇嘏墓碑文)。崇嘏如脱钩鳌鱼,回乡葬父后,依母姓改名杨姑,独身隐居火井铜鼓山中,十多年后,穷困潦倒,终至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死后人们才发现她身上藏一块写有“大蜀天朝金榜状元*崇嘏”的御赐信物,方知其真实身份。于是乡人联名上书,请求皇上拔银建墓树碑,以表彰“状元之才节浑全,为亘古名媛所未见”的中华第一女状元*崇嘏之崇高品质。

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县人杨升庵(—)的《丽情集》载:“王蜀女状元*崇嘏,临邛人……,传奇有女状元《春桃记》,盖*事也。”清朝康熙三十三年(年)之《邛州直隶志》载:“*崇嘏墓在州西七十里陈家坝南之高山上,因崇嘏葬地,遂名为崇嘏山。”清朝任过邛州知州的江苏人杨潮观(—),曾访问过崇嘏墓,写有《访*崇嘏墓》诗四首,其中一首曰:“东风不上蜀王台,环佩衣冠尽草莱。只有香名埋不得,梅花毕竟百花魁”。

清人熊维芳的《语话堂诗集》有诗赞曰:“西山云气涌高岗,生长深闺姓字香,千古才名高卓女,一官文篆遇周庠,井溪素觅清心水,幕府空留袒腹床。白璧无瑕姿皎皎,前生明月在池塘”。王蜀女状元墓就在崇嘏山上。

为了弘扬*崇嘏敢于挑战世俗,为男女平等而奋起抗争的高尚品格和力求上进,发奋攻书,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崇高精神,人们便将铜鼓山改称崇嘏山了。又先后在山上修了底座周长四丈二尺,塔身八方五层,外加塔顶塔刹,通高约五丈七尺的崇嘏塔,此塔建于大清同治五年(年)。在山下之文井江上建造了一座十七丈六尺长的十一洞平石桥,取名“状元桥”,

此桥建于年,其桥头碑上有联曰:“乐善好施此事暂随民国举,累功积德他年定有状元来”。此联真是寓意深刻,为纪念前人之状元,更企盼后人出状元。还在山顶上建了*崇嘏纪念馆,在馆内塑了*崇嘏注目攻书的坐像,大门柱上有鄙人所撰楹联一幅曰:“婧媛服蓝衫志冠木兰垂青史,华章昭禹域才逾班姬耀碧天”,深表赞誉崇敬之情。

旧时,在崇嘏山南半坡的观音殿内,设有专龛,供着崇嘏娘娘神像,四时享祭,香火旺盛,今已无存。在火井东边之三江口(今之红*桥处)有五尺高,见方一尺的石碑一座,上刻“王蜀女状元*崇嘏之故里”一行大字,此碑已于年修建邛高公路时毁没。

而今,每年农历六月十三*崇嘏诞辰纪念日,乡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崇嘏业绩,弘扬崇嘏精神。鄙人有拙诗一首《女状元*崇嘏》赞曰:“此山虽小远蜚声,惟幸当年隐异人。三寸金莲将袒腹,一篇诗意露钗裙。青山坦荡埋幽骨,宝塔坚贞护惠坟。禹域无双称女杰,状元千古誉英名”

兴福古寺

地处邛崃市城西35公里,座落于高何莲花山银杏坪的兴福寺,是我市佛教协会下辖的四大名刹之一。它清幽古雅,如圣莲花蕊,佛地仙境。寺左青龙山,寺右白虎山护卫两旁,更显深山古刹的雄伟、庄严、肃穆。据寺碑记载:该寺建于大明嘉靖年间,历经万历、崇祯、大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各个时代,历经沧桑,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该寺原分东廊、西廊,塑有许多大、小各形雕像,显赫威严。其柱基、山门牌坊、神像,全系石刻精雕,异常别致。寺内有千年银杏一株,高大挺拔,曾多次遭雷电袭击,仍苍劲冲霄而枝繁叶茂。树干八人合抱不下,树身中空而可设案,供数人品茗谈心,诚天然奇迹,为世之稀。

该寺曾有僧人众多,拥有山地、田园、森林等庙产。在十年浩劫中,该寺所有石刻雕像、佛门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寺址曾作“五七”干校,后又改作三和中学。

目前该寺之大殿8间、大楼3栋、8大厢房、多间房舍都得到维修,并新塑数十尊佛像,同时装修了东廊山门,西廊戏台(庙会曾有班子演戏)、围墙、水源、水池、寺外石板大道与接引殿(该处有三尊大石佛)。

寺内设有:经、禅、云、法、斋、茶、客堂等;有五大佛殿、法地、金刚道场;经、钟、鼓三楼;有文、集、练三场。还设有接待、治安保卫、管理、宣传、诊断、沐浴卫生间等室。设有会议室、后勤服务处,如今全寺焕然一新。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兴福寺都要举行隆重的观音会,届时八方来朝,佛乐不断,明烛辉煌,香烟缭绕。兴福寺已成为弘扬佛法的佛教胜地。

川西竹海长廊位于火井镇东南,长约30里,有竹林面积3.5万亩,有楠竹、茨竹、斑竹、金竹、人头竹、苦竹、白家竹等20多种优质竹品种,年产竹3万吨。竹材的用途十分广泛,在印度有“穷人的木材”之称,可用于制作竹帘、竹席、门窗、地板、工艺品、竹楼、竹胶合板等,是发展竹制品,投资竹产业的最佳选择地。竹海长廊林幽竹秀,农家乐隐身其间,是观光、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突然想起一句古词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被这样美好土地润泽了的火井

你真应该来逛吃逛吃

我带你用脚步丈量,用唇舌感受

「地图,了解一个地方的“神器”」

点击下面图片查看火井手绘地图,美食美景点点便知!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巴掌千年火井古镇又获得了一项特殊的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