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药》一文,*庶因病问医求药,期间翻阅《本草》一书,《本草》将世间之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无毒而能养命,却价格低廉,中下药有毒而能止病,却价格昂贵。*庶对此感慨万千,世人平常不知用上药来养命,一旦得病,不去求医问药,而是求助佛、巫之流,而等到疾病日益加重,才去求医问诊,那时病势严重,势不得已,只得用有毒而专攻击的中下药了。所以上药入白朮之流,虽能养命但却无用武之地,它的价格也就势必低廉,而中下药如附子之流,虽有毒却能暂时攻击病毒,它的价格也就势必昂贵。
人的身体倘若平时不知保养,生病后不知求医,那么身体势必受损,一个国家亦是如此。*庶把天下比作人的身体,而臣子则是药物。五帝的臣子辅佐五帝,天下安宁、风俗淳朴,故为上药。三王的臣子辅佐君主夺取天下,国富民强,是为中药,五霸的臣子帮助君主争夺霸主地位,发动战争、尔虞我诈,成就一国霸业,是为下药。而对于汉朝用人,*庶更是深以为恨。董仲舒明晓王道,贾谊能言治乱,刘向推演兴废,扬雄得圣人之道,如上药可以养命,却不被重用,一生龃龉不得志。
张汤、杜周善于用刑,桑弘扬善于计利,卫青、霍去病善于带兵打仗,如中下药攻击性强,却倍受重用,爵位都在公卿大将*之上。*庶由上药养命反而廉价,中下药性攻击反而昂贵联想到治国安邦的人才一生坎坷不被赏识,计利用武之人反而身居高位一生荣华富贵。
翻新出奇,耳目一新
如《上杨舍人书》,*庶从捕鱼谈起,渔夫捕鱼,张开鱼网,横跨深潭,将鱼驱赶到一侧后用鱼网将其捞起。渔夫打捞起来的鱼儿大概有百来条,其中好鱼往往比较少,而差鱼则往往比较多。渔夫打鱼的初衷是打捞起来的鱼全部都是好鱼,但最后的结果打捞起来的鱼之中都有差鱼,而且差鱼往往还比较多。造成这样的结果是时势使然,河中的鱼儿良莠不齐,且居于一河之内,鱼网只能网住鱼儿,却不能辨别鱼儿的好坏,所以只要你捕鱼,打捞起来的鱼儿就势必良莠不齐。
*庶谈论渔夫捕鱼之事是用来类比朝廷用科举来网罗人才。朝廷开设科举的本意是为国家网罗人才,然而根据考试的内容和标准选拔出来的人未必都是人才。北宋庆历年间范仲淹所书的《上十事疏》,其中第三条便是科举改革,当时科举相关问题争论不断,例如经术取士与文学取士之争,这种争论反映出不同的考核内容有着各自的优点同时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所以*庶认为科举取士所得人才优劣并存。
*庶出身书香世家,自幼攻读经史,对于历史人物、功败是非,*庶心中自有丘壑,故而*庶的史论类散文往往能够翻新出奇,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庶之翻新出奇并非有意炫技,也非为奇而奇,而是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自有一番独到见解。而其史论散文令人耳目一新不仅在于其散文能够翻新出奇,更是由于其翻新之外自有见地,出奇之后令人信服。如《读子胥传》,对于吴王夫差与伍子胥之事,世人皆恨吴王昏庸,听信伯嚭谗言,错杀夫差,终至国王家破。
*庶对此却是“予意为不然”。*庶认为伍子胥的几世先人都是楚国臣子,楚平王虽然暴虐,却也是他们的君主,伍子胥把自己的君主作为仇敌,在平王死后仍不罢手,借吴王阖闾之力攻破楚国,开棺鞭尸,做法太过毒辣。
伍子胥刚到楚国之时,吴王僚不肯进攻楚国,伍子胥探知公子光胸有大志,便将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后来专诸成功刺杀吴王僚,公子光也顺利登基成为吴王阖闾。伍子胥为报一己私仇,刺杀一国君主,攻破一国城池,实在不折手段。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之际,愤愤不平,吩咐门客将自己的眼睛放在吴国城门之上,他要亲眼看着吴国被越国所灭。
主客问答
*庶认为伍子胥为人刻毒而无信,实乃自掘坟墓,无须怨恨他人。如《过箕山说》一文,*庶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联结全文。客人问:“许由是谁?”*庶回答:“许由是古代的贤人。”客人又问:“帝尧曾经三次请求许由接替帝位,许由三次拒绝,归隐箕山,洗耳于颍水,誓不复出。许由此举是不顾天下苍生,眼见天下百姓受苦而不屑一顾,贤人实在不应如此。”*庶回答:“帝尧之时,帝舜才是天命所归,而帝舜才能招纳十六子。这就是许由拒绝帝尧,归隐箕山的缘故。
假如世上并无帝舜,帝舜之吓又无十六子,那么许由胼手胝足,也要急天下之所急,绝对不肯推辞。”*庶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就许由贤与不贤进行了一场辩论,在这场辩论之中许由的形象发生了一些转变。在历史上,许由的形象是一个隐士,他拒绝帝尧展现的是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但*庶挖掘出了许由新的一面,许由拒绝帝位固然是由于许由淡泊名利,但也是因为许由知道自己才能不如舜,害怕自己继位不能服众而引发内乱。许由虽是隐士,选择了归隐山林,但仍心系天下苍生,为了让天下百姓得到一个明主而自动隐退,确实称得上是一个贤人。
《过韶石说》
再如《过韶石说》,韶石是文人墨客观游胜地,据传帝舜南巡之时,奏韶乐于此地,故名韶石。游客至此,往往一边感叹石头可爱,一本又痛惜韶乐今已不存。*庶对此不以为意,在*庶看来,韶乐之美不在于音乐之美,而在于帝舜治理之美,天下富足而太平,其音乐必然美好动人。
后人不必痛惜韶乐不能复见,只要当今之人可以学习帝舜的治国纲领,进贤而退不肖,去民之恶而纳民于善,那么现今之世必然太平富足,那么当世之音也就是“一时之韶”了。在散文大家辈出的宋代,*庶散文并不起眼。然而*庶作为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响应者,亦是散文大家*庭坚的父亲,他的散文理应得到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