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经方习读茵陈蒿汤
TUhjnbcbe - 2022/6/8 0:26:00
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www.jpm.cn/article-123588-1.html

茵陈蒿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1],不能发*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3]者,此为瘀热[4]在里,身必发*,茵陈蒿汤主之。(伤寒论:36)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从小便去也。

注释:

[1]热越:越,有向外发散、发扬之义。热越即里热之邪向外发泄。

[]剂:即齐。

[3]水浆:泛指饮料,如水、果汁、蔗浆之类。

[4]瘀热:指血脉有瘀热。

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逐瘀通腑。方中茵陈、栀子、大*皆为苦寒祛邪之品,苦能利湿,寒能清热,三者相合,清热利湿退*。其中茵陈味苦微寒,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退*,能使湿热从小便解;栀子苦寒清热除烦,清泻三焦,导湿热从小便去;大*苦寒通腑泄热,活血逐瘀,推陈致新,使瘀热从大便下走。三药合用则二便通调,湿热瘀随二便排泄,*疸自然消除。

上三味药,先煮茵陈,后入栀子、大*同煮,去滓,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从小便去也”。此乃服药效验之兆。

茵陈蒿汤治阳明病,湿热发*证。症见发热,但头汗出,齐颈而止,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身发*。并见腹微满,小便不利而赤。

阳明病属里热实证者,若有发热,汗出者,可不断使体内实热向外发散,邪有去路,不能发*,故称之为“热越”。若阳明病之热与湿相搏,湿热郁遏,蒸腾上越欲解,则见但头汗出,齐颈而止;但由于湿热交蒸遏阻,难分难解,齐颈以下身无汗,则湿热不能随汗而解;湿热内郁,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下行之路亦不畅,则小便不利而赤;湿热内郁,气化受阻,津不上承,则渴饮水浆,但水浆入内反助其湿,使湿热益甚。本证既有汗出不畅,又有小便不利,湿热内郁,陷入血脉,形成瘀热,则身必发*。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逐瘀退*,方用茵陈蒿汤。

伤寒七八日,身*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伤寒论:60)

茵陈蒿汤治湿热发*。症见伤寒七八日,身*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

伤寒七八日,身*如橘子色是湿热阳*证的主要特征;小便不利,腹微满是湿热*疸的基本症状,为湿热浊邪内蕴,气化不利,腑气壅滞所致。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金匮*疸:13)

茵陈蒿汤[1]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从小便去也。

注释:

[1]茵陈蒿汤:组成、用量与《伤寒论》同,药物炮制有差异,应该用法一样。

茵陈蒿汤治谷疸,湿热俱盛证。症见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腹满,小便不利而赤,久久发*为谷疸。

谷疸为湿热蕴结脾胃,郁蒸发*。脾为营之源,胃为卫之本,湿热交蒸于脾胃,营卫之源壅塞不利,故寒热不食,此非太阳外感寒热;饮食之水谷精微可加重脾胃湿热,湿热之邪不能从小便排泄,反而向上逆行,故见食谷即眩,心胸不安;湿热瘀壅滞于中焦,肝胆疏泄不利,脾土壅滞,故腹满;若湿热熏蒸日久,血脉瘀阻,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久久发*为谷疸。治用茵陈蒿汤清泄湿热,活血逐瘀退*。

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服之能保持二便通畅,则湿热有去路,是治疗湿热俱盛发*的首选方,大凡湿热交蒸而引起的各种*疸,无论急、慢性均可用之加减治疗。临证应重用茵陈,轻用大*,若腹满,大便不通者,取生大*后下,并加厚朴、枳实;若湿热瘀滞甚者,取酒大*,再加郁金、桃仁、赤芍、川芎、丹参、虎杖;若湿毒重者,加滑石、败酱草、土茯苓、薏苡仁等;若热毒重者,加板蓝根、蚤休、白花蛇舌草等;若恶心、呕吐者,加生姜、陈皮、半夏;纳呆者加焦山楂、炒麦芽(或生麦芽)、焦神曲。临床用本方治疗急性*疸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急性胰腺炎、肠伤寒等疾病。

姜春华医案:康某,男,3岁,患者于1周前即感中脘胀满不适,发热曾至38.5℃,服西药4天后热退,巩膜及皮肤出现*疸,医院检查:谷丙转氨酶U/L,*疸指数80单位,西医诊断为*疸型肝炎,现住院治疗。

不思饮食,泛泛欲吐,小便色深似浓茶,大便3日未解,舌红苔*,脉弦数。

证属湿热俱重型*疸。

投茵陈蒿汤及栀子柏皮汤加味。

生大*18g,山栀、田基*各15g,*柏、木通各9g,川*连6g,茵陈蒿、鲜茅根各30g。

7剂。服1剂后,大便即通,小便亦利。

治疗1周后,遍身*疸大减,胸闷烦恶亦舒。查:谷丙转氨酶70U/L,*疸指数40单位。减大*,加重健脾利湿药物。继续服药14剂后,*疸全退,*疸指数为10单位,谷丙转氨酶下降至30U/L,食欲增加,于住院3周后出院。[戴克敏.姜春华教授运用茵陈蒿汤的经验.辽宁中医,,(6):1.]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经方观止》

作者:张建荣,编辑整理/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习读茵陈蒿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