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举一反三六仲圣医学就是道
TUhjnbcbe - 2022/4/6 17:09:00

本文来自于经方家赵俊欣先生的《金匮要略点睛》一书。

患者为南阳市青年男子。

一诊:患慢性直肠炎、直肠纤维瘤2年。脉沉细,下利便脓血,无里急后重,下腹压痛、抵抗,面色不华,舌质淡红,头痛。

法证:厥阴病阴阳俱虚、寒热错杂、夹瘀夹脓证。

方证:桂枝茯苓丸合薏苡附子败酱散证。

处方:桂枝15g,茯苓15g,桃仁15g,丹皮15g,白芍15g,薏苡仁50g,制附子15g,败酱草20g。

二诊:头痛消失,但是下利便脓血加重,下腹压痛,脉舌如前,语言无力。

法证:少阴病里寒虚证。

方证:桃花汤证。

处方:赤石脂g,干姜15g,粳米30g。

三诊:面色红润,语言有力,下利脓血与日减少,但是出现头痛,腹胀,矢气多。脉较前有力,下腹压痛如前。

法证:少阴病里寒虚合厥阴病阴阳俱虚夹瘀夹脓证。

方证:桃花汤合桂枝茯苓丸证。

处方:赤石脂g,干姜15g,粳米30g,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10g,白芍10g。

四诊:服上方1个月,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嘱继服三诊方1个月。

五诊:脉缓有力,腹无触痛。肠镜检查报告:直肠黏膜光滑,直肠纤维瘤消失。

按:该例法证属于少阴里寒虚与厥阴阴阳俱虚夹瘀夹脓之合病证,方证属于桃花汤合桂枝茯苓丸证。初诊但以桂枝茯苓丸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其厥阴,头痛减,而下利便脓血加重;二诊但以桃花汤治其少阴,下利便脓血减,而出现头痛、腹胀;三诊治其少阴与厥阴合病,投与桃花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相应,其病悉解。

该例下有脓血结聚,故下腹压痛、抵抗;邪气横亘于下,影响正气的运行,气机失其常度,逆而上冲,故头痛;里寒而虚,阳气充养气血之力不足,故脉沉细、面色不华、舌质淡红;正气固摄无力,下焦不约,故下利便脓血,无里急后重;里阳不足,寒邪肆虐而伤脂动血,血因寒而凝,凝血腐朽而为脓;正气与邪气相争,脓血且聚且下。治用桂枝茯苓丸祛瘀排脓。

人皆知桂枝茯苓丸祛瘀,不知方中丹皮和芍药复擅排脓。枳实芍药散方后注:“并主痈脓。”枳实芍药散、排脓散二方并有芍药。大*牡丹汤方后注:“有脓当下。”方中瓜子、丹皮皆有排脓作用。《名医别录》谓芍药:“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脓。”《滇南本草》谓芍药:“攻痈疮。”《本经》谓丹皮:“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脓。”《日华子本草》谓丹皮:“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胞下胎,产后一切冷热血气。”综合以上诸说,知芍药和丹皮既能散血又能排脓。桃花汤温里补虚固脱,与桂枝茯苓丸合用,共奏温阳固脱、祛瘀排脓之功。《伤寒论》曰:“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复曰:“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注解伤寒论》云:“涩可去脱,赤石脂之涩,以固肠胃;辛以散之,干姜之辛,以散里寒;粳米之甘,以补正气。”实则干姜辛温,不只是散里寒,还能够温扶里阳,故《本草纲目》云:“赤石脂之重涩,入下焦血分而固脱,干姜之辛温,暖下焦气分而补虚。”《金镜内台方义》言:“阳明病,下利脓血者,为协热也,属白头翁汤。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为下焦不约而里寒也,故用赤石脂为君,而固肠胃,涩可去脱也;干姜为臣,散寒温气,辛以散之也;粳米为佐使,以补正气而安其中,甘以缓之也。”

我的经验,下利便脓血,三阳三阴病皆可见之。如太阳病葛根汤证,阳明病承气汤证、*连阿胶汤证及白头翁汤证,少阳病*芩汤证及四逆散证,太阴病桂枝加芍药汤证及温脾汤证,少阴病桃花汤证,厥阴病乌梅丸证及麻*升麻汤证,太阳与阳脉合病葛根*芩*连汤证,太阳与太阴合病桂枝人参汤证,少阳与阳明合病大柴胡汤证等。该例之下利便脓血,则属于少阴与厥阴合病。

《徐批临证指南医案》云:“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徐灵胎又说:“凡病不外六经,精于伤寒法,乃可通治杂病,盖杂病之规矩准绳,已毕具于伤寒中。”刘昼《新论》云:“至道无言,非立言无以明其理。大象无形,非立象无以测其奥。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学不传。”此圣人之所以有《伤寒杂病论》之述也。《庄子》云:“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我于《伤寒杂病论》的医道,有同庄子论天道一样的体认。或谓“医乃小道”,此恐未解《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之旨。因此,恩师张大昌先生说:“君子为之则大。”是故,仲圣医学就是道。且,善言道者,必有验于人。《重刻本草纲目·序》云:“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中医临床家知道,明通仲圣“随证治之”之医道活法,见证施治,则当机之方,无方不是疗下利便脓血之神方,非但疗便脓血如是,万病之治皆复如是。

萧易楠注:老子《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一章》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经方医学学习实践者众多,学习路径不一而足,前人的宝贵经验,都值得研究。有无捷径——“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为明训。

萧易楠中医师

四代业医

年硕士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

专注于古代经典经方与日本汉方的临床实践

重视脉诊与腹诊

创办武汉慈姓中医诊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举一反三六仲圣医学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