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一聊薏苡仁这味药材。
薏苡仁早已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人煮粥煲汤的时候都习惯地加一些薏苡仁。
薏苡仁
薏苡仁始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于药之上品,“久服轻身益气。”
那我们常吃的薏苡仁除了好吃,到底有哪些功效呢?不妨花个3分钟,听远志和你叨唠叨唠:
利水渗湿有的人啊,一早醒来就昏昏沉沉的,头发晕,脚发沉,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明明昨晚很早就睡了,可还是一副没睡醒,非常疲劳的样子。
去医院检查一番吧,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所有指标几乎都是正常的,可人就是说不出的难受,没力气,没精神,没干劲,总之啥都不想干。
尤其是到了梅雨季节,或者啊,你居住的城市沿海,这种情况就尤为明显。
究其原因啊,主要是因为湿邪侵犯人体,湿性重浊啊!
所以啊,湿性重的人,就像是老被人摁着一样,精神面貌能好吗?
那么,湿气重的人该如何调理呢?应当健脾。
中医认为啊,脾喜燥恶润,脾气虚弱,则易湿阻中焦脾胃,久而久之,体内的湿气越积越重,人也会显得臃肿,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湿胖子,因此,当健脾利水渗湿。
薏苡仁甘补淡渗,主入脾经,功善健脾土,
中医认为,土能胜水,所以大家可以去看,但凡是健脾的药材,多有利水之效。
言归正传,我们说回薏苡仁,薏苡仁可将体内聚积之水湿化解,然后顺着六腑中的三焦,流向膀胱,变为尿液,最后排出到体外。
湿气的问题得到改善,整个人也会精神不少。
《别录》:"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薏苡仁
与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的药材同用,效果更佳。
茯苓
泽泻
健脾止泻有些人啊,平时吃得少,还老容易拉肚子,让原本就偏轻的体重更是雪上加霜。
说到底,还是脾胃虚弱的问题。
中医认为啊,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简单讲吧,脾胃各有各的分工,胃善长将我们吃下去的水谷化解成精微物质,也就是人体所需的营养;脾呢,就把这些营养挨家挨户地送到人体的五脏六腑。
而那些脾胃虚弱的人啊,食物吃下去,全都排在胃里等着分解,这边还没消化,那边自然是吃不了更多,所以吃得相对就少;
那既然胃这边的分解就出了问题,更别提脾将这些营养物质完好无损地输布了,所以往往会有吃什么拉什么的情况,有个成语“完谷不化”由此而来。
因此,对于此类腹泻人群,若是贸贸然用一些止泻药,根本无济于事,还是得以健运脾胃为主。
薏苡仁功善健脾而止泻,其味甘淡而不滋腻,实为健脾之良药。
薏苡仁
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呢,可酌加白术、*参,共奏健脾止泻之效。
白术
*参
清肺排脓有些人发烧、咳嗽反复,起初并不以为然,可没成想,病情愈演愈烈,直至差点被自己吐的脓痰的腥臭味熏晕过去,去医院看医生,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医生会告诉你是肺脓肿。
那什么是肺脓肿呢?简单讲,就是热毒袭肺,肺叶上长脓,生疮。
大家可知,肺为娇脏,娇滴滴的肺就像是大家闺秀一般,又怎能忍受生疮长脓,所以,吐出来的痰也多带腥臭味,更有甚者吐的痰中带有血丝。
中医称之为肺痈。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又入肺经,功善清热排脓,为治疗肺痈之常用药。
《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
薏苡仁
多与鱼腥草同用,共奏排脓消痈之功。
鱼腥草
清肠消痈薏苡仁不仅可以消肺痈,还可清肠痈。
可能有人要问了,肠痈又是什么*?
肠痈和肺痈类似,也是热毒内聚,和肺痈不一样的是,肠痈病位在肠,比较常见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急性阑尾炎。
薏苡仁
临床上治疗肠痈,多与败酱草合用。
败酱草
渗湿止痹一到雨季,有些人的关节就开始隐隐作痛,或红、或肿、或热、或痛。
究其原因啊,多为湿邪侵犯,湿邪本就粘腻厚重,久而久之,则易生热,
薏苡仁功善渗湿,其性微寒,故又可清热,尤善治疗此类风湿热痹,祛风湿、清湿热,则痹痛自消。
《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薏苡仁
多与苍术、防己等燥湿利水药同用。
苍术
防己
最后,再说下薏苡仁该怎么用,
若是作清热利湿之用,宜生用;
若是作健脾止泻之用,当炒制。
夹缝中的远志草感谢认可、更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