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败酱科植物*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败酱、*花败酱、苦菜、豆豉草、观音菜
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煎服,6~15g。外用适量。
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不宜服用。
败酱草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原文为:味苦,平,无毒。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薏苡附子败酱散(败酱草薏苡仁附子),原文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王自润教授常将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合用称作“败三联”,用于皮肤病及阳性疮疡的治疗。
《药性赋》速记歌诀:败酱微寒,善治肠痈,解毒行瘀,止痛排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