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位西医医生学习中医的自白
TUhjnbcbe - 2021/12/23 17:06:00

虽说从青年时代起我就爱好中医,曾经背过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入门中医书籍,但临证时难免还是出现指下茫然、辨证不清的窘况,以至于立法、选方无从下手的情况时有发生,疗效自然也就低下,这可能是笔者最初选择了西医而非中医的主要原因。


  

直到年11月,我参加了杭州市西学中班安排的中医诊断学课程,有幸医院何迎春医生的授课,短短三个月时间里,我获益匪浅,为以后进入中医领域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础。以后又跟师学习一年余,使自己真正步入中医殿堂。

实践检验真理,唯有坚持方有成就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讲的就是临证实践的重要性。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靠的是不断的沉淀,能够传承至今。期间经过数千年的锤炼推敲,经历了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再由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艰难过程,时至今日有了灿烂的中医药学。


  

“读经典做临床”无疑是中医成才的必经之路,但关键不在“读”而在“做”。有部分同行,对中医本身就缺乏自信,同时又缺乏理论功底和实践摸索,疗效、口碑自然不好。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对中医失去信心,最后面对病症不敢开方也不会开方,从新时代中医的新鲜血液成为中医的掘墓人。

紧跟时代步伐,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所谓辨病,理论上来说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所作出的概括与抽象的解释,反映了疾病的基本矛盾和预后的判断。医圣张仲景亦强调辨病之重要,“如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等”而辨证,则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反映了疾病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由通过四诊所搜集到的多种症组成。


  

何老师认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两者必须有机统一。如果只讲辨证而不辨病,误诊或类似事件发生率将不断上升。同时也强调了辨证是论治的核心,也是中医的特色。比如某患者长期有胃脘部胀满不适,呕吐清水,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微肢凉,可以辨证为中阳不振,治疗以温中祛寒为主,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吴茱萸汤。辨证无误,一般情况下有效。但如果患者有胃癌存在,就必须进行胃镜检查,胃癌早期可以施行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医患协作,在明确是胃癌的前提下,尤其是晚期患者,中医药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与时俱进古今结合


  

此即所谓,能合色脉,可以万全,现代医学之查可以视作望诊之延伸。但在社会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患者来就诊,什么也不说,直接让医家按脉来辨病;有些医家则认为,中医用了现代医学的手段,就不是纯中医了。这种误区在认识上有很大的片面性,于医于患均无益处。另外,很大一部分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或无,其实中药使用不当也会出现肝肾功能的损害,所谓“是药三分毒”,譬如关木通损害肾脏,何首乌损害肝脏等。对此,中医在临证时,也应密切观察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应定期查各项内脏功能。

下苦功多探索,灵活运用辨证法


  

何老师非常赞同中医诊断学书中关于辨证的详细说明,辨证论治的方法有很多种: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等。如果熟练掌握常见的基本证候的辨证论治方法,在处理复合证时就能明确方向,治疗思路清晰,化繁为简,采用方剂组合的原则,从而提高疗效。如大柴胡汤证,主治少阳阳明合病,既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之少阳证;又有心下痞硬、便秘、舌苔*、脉弦有力等阳明证。故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因病邪已入阳明化热,宜去参、草,取承气汤之意加大*、枳实、芍药以治阳明热结。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一有草率,不堪司命,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

参考科研成果,取精华弃糟粕


  

正所谓“一味草药,气死名医”,作为一名良医,要有博大的胸怀,尽可能去吸收民间精华,研究、论证后为己所用。


  

中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有的理论成果必须立足实践。在辨证的基础上治疗,可以增加疗效,再经长期反复使用,逐步形成医家独到的用药风格。如胃肠湿热用败酱草,痛风病加土茯苓,玉米须治肾炎水肿,天龙治疗各类肿瘤等等,都是值得珍视及借鉴的。


  

中华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我寥寥千余字可以叙清道明的,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尤其是跟随何老师抄方数年后,我对中医又有了新的看法与认识,曾经是西医的我开始逐步探索中医领域,使我在行医之路上重拾信心,现如今我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我的医者之路上践行着我当初从医的承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位西医医生学习中医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