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生少用本草“大血藤”
大血藤,又名红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为我国特有植物。又名“大活血”、“五花血藤”、“血木通”等。早在宋代《图经本草》(年)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之为血藤。明代《本草纲目》将其列于“茜草”条下,言“按虞抟云:血藤,即过山龙,理亦相近,未知的否?姑附之。”可见李时珍未能清晰认知该药,民间有将茜草、血藤称谓“过山龙”,时珍时代在未能明确鉴别的情况下将其存疑也无可厚非,其引言“未知的否?姑附之。”也是一种率真的求实态度,值得后人学而习之。又,《本草纲目》尚载有“省藤”又名“红藤”,并非木通科植物的大血藤。为南方棕榈科植物的省藤,入药用于驱虫剂。清代《植物名实图考》(年)则直接点了李时珍的不足,是书言“按过山龙,俗名甚多,不图其形,无从审其是否。”是书引罗思举《简易草药》之言说:“今江西庐山多有之。蔓生,紫茎,一枝三叶,宛如一叶擘血藤血藤分,或半边圆,或有角而方,无定形,光滑厚韧。根长数尺,外紫内白。有菊花心,掘出曝之,紫液津润。浸酒一宿,艳红如血。”如是观止,《图经》、《简易》、《名实》所载均为今用之大血藤。
大血藤味苦性平,归肝大肠经,功善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消肿止痛。《本草图经》载:“攻血,治血块。”《简易草药》载:“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该品虽较早见于宋代所载,但古代实践方药少用。闲翻古籍所见,古代以用大血藤为最者,必非明代张景岳莫属。世传治疗肠痈“先用红藤一两,以好酒二碗,煮一碗,午前一服,醉卧。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即出自景岳之记载,是方《成方切用》、《灵验良方汇编》、《疡医大全》等均有所载。大血藤入大肠经,善散肠中瘀滞,为治肠痈要药,其临床用于疗“肠痈”颇为知名。大血藤以其清热解毒活血之效用,又可治阳分痈毒,又非景岳别无其二。《景岳全书》载有连翘金贝煎,以红藤配伍金银花、土贝母、蒲公英、夏枯草、连翘共用。清代钱敏捷篡辑《医方絜度》言该方“主热毒红肿之疡在阳分者。”清代鲍相璈《验方新编》“妒乳吹乳乳痈论”用于乳痈:“乳汁不通,壅结肿痛,不急治之,多成痈肿。……势甚者,惟连翘金贝煎最炒。”《竹林寺女科证治》、《妇人规》对该方亦有收录。
古代医生鲜用大血藤,但现代大血藤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尤以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治疗为多。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属中医痛经、癥瘕、带下、不孕症等范畴,其病因多为湿热毒邪所致,影响气血运行,冲任受阻,致气血痰瘀蕴结,以湿热瘀结证最为常见。当代妇科名医夏桂成指出:“慢性盆腔炎应以血瘀湿热为主要,以实证为主要。”临床治疗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散结消瘕为主。随证使用多配伍败酱草、蒲公英、*柏、赤芍、延胡索、忍冬藤、牡丹皮、皂角刺、冬瓜子等。现代研究也证实红藤复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能够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使粘连松解包块消散,达到湿热清,瘀血消,气机畅,水液行的临床疗效。实践中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局部灌肠为用。此外对证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性不孕、输卵管积水、乳腺炎、阑尾炎、胰腺炎、结肠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等诸多疾病。
昌平村医,才谫腹虚。
好与古战,不安其愚。
去伪存真,追求真知。
欢迎交流,探索中医。
半夏秋时谢谢鼓励,再接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