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了,进入夏天后的第二个节气,三候是: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夏三月,此谓蕃秀。苦菜这个秀儿,枝繁叶茂,层层叠叠,在我们面前随风晃荡,流光溢彩……
于是,我们就把它弄来吃了。
这个逐渐火热的季节,一些柔弱小草不堪太阳的烘烤,决定暂时隐去,明年再卷土重来。
而我们人可以吃苦菜来降心火。苦菜的另一个名字叫败酱草,是一味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中药。
我寻思着:
太极八段锦的白蛇伏草清心火,是不是也有一样的降火效果?
在大城市里的我是不是就不用去找苦菜了?
苦菜和苦瓜哪个苦?
也许苦菜也挺好吃,再加上新熟的小麦,绝对的时令新鲜!
也许再新鲜都敌不过我懒
还是练几个白蛇伏草清心火简单……
我没有暗示大家要多练白蛇伏草清心火的意思,我坚决拥护万老师「一动无有不动……一个动作练全身……太极拳不是药……都练」的中心思想。
不过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少练的内容,拿出来复习、多练练,就像万老师说「多练练自己不喜欢的」是很有好处的。
换句话说,主动打破舒适区,减少被动适应的痛苦。
所以,你最近少练的是什么呢?我正好就是八段锦了。别看太极八段锦动作柔和,半个小时做下来也是满身出汗。
很多人都讲夏天运动要选柔和的、慢慢的、出汗少的……通常我们在后面就会看到: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的排列组合。
其实这是个大大的误解!
我们哪怕没练过全套,只练过灵猿献瑞或大鹏展翅这些单个动作的人,都会发现,即使是柔和地、慢慢地练上3个、5个就要出汗,练上10分钟手指手心都有汗了,练上15分钟心率都要上了。在夏天练上一整套七势,后背能湿透。
说夏季出汗
汗为心之液,一说起出汗,大家就会觉得伤血(汗血同源)、伤津(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伤气(汗大泄,故气泄)。
于是大家可宝贵自己的汗了,只让微微出,生怕出多了伤身,越来越虚。
再加上夏天到处都是空调,久坐于低温室内,人体出汗更加不容易。
实际上,在「使气得泄」的夏季,汗出得不透彻,是不利于阳气进入孙络(络脉的细小部分),进而不利于长夏期间阳气进入肌肉。
《*帝内经·四时刺逆从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也就是说你的部分体表没有受到阳气应有的洗礼,正气虚。风入皮毛、汗出当风之后,易经络痹阻,轻则四肢凉、怕冷等,重则手足麻木不仁、犯皮肤病等。
也不利于阳气排出从体内带上来的陈寒、顽固湿气、暑热等深层病邪和体表的风寒暑湿燥火,致人体更易中暑、烦热,在秋天易发皮肤病、过敏、疱疹、风疟(秋时寒热交替发作、头痛、汗出)等。
《*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帝内经·热论》:暑当与汗皆出,勿止。董洪涛老师:夏季不愿意出汗的人,往往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且关节炎、失眠、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增加。
夏季出动汗有很多好处
中医上出汗有动汗(练拳、站桩、跑步出汗)和静汗(天热、桑拿出汗)之分。
出动汗比出静汗好。因为静汗是浅层出汗,只能去去体表的邪气。而动汗是身体深层的出汗,能排出体内深处的垃圾。
动汗也可以分,现代撸铁等锻炼肌肉外形的动汗,和用传统功法锻炼脏腑、经络的动汗。
我更推荐你用传统功法来出动汗,因为锻炼肌肉出的汗依然是浅层汗,容易耗气伤津、扰动脏腑;传统功法出的汗是深层次的汗,不易伤气血,反而能补气血,安脏腑。
比如说太极拳,练拳揉动五脏六腑、增强脾胃功能、深度运行气血、通经活络。
这让阳气充分上浮,给体表来一次深度补给,能祛表邪、美容养颜、预防感冒,减少得皮肤病的概率(很多皮肤病是因为体表出汗不畅导致的)。
气色好了,湿疹减轻了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