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闽山学堂师徒话治瘀之法
TUhjnbcbe - 2021/3/3 17:04:00

师徒话治瘀之法

徐景藩(年12月-年3月11日),男,汉族,生于吴江盛泽镇中医世家,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年即随父徐省三学医,后又从师朱春卢继续学医,年起在家乡行医。年考取卫生部中医研究班学习5年,医院,秉承家传,学贯中西,从医60余年,临床擅长脾胃病中医诊疗。

学生:

徐老论治脾胃病强调定病、定位、定性,重视腹诊,总结研究升、降、消、补、润、燥、清、化八法的运用经验,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三个主要证型:中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和胃阴不足证,其间夹有血瘀者甚多,故徐老亦多有从瘀论治之法,临床重视“瘀”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擅长抓住不同脾胃疾病的成瘀特点。今天我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徐老的治瘀之法。

1血瘀形成机理

SPRING

《脾胃论》云:“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致脾胃虚弱,乃血所生病”,情志不遂、饮食不节、邪犯脾胃,或它脏病变影响脾胃功能,脾胃疾患日久不愈,常导致血瘀,徐老在此基础上,结合脾胃系疾病的特点,对血瘀形成的病理病机进行了概括,总结有气滞、气虚、阴虚、出血等病理因素皆可致瘀;瘀血不祛,新血不生,并进一步阻碍气机运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又有气虚及阳,虚寒内生,则瘀血亦滞留更甚;瘀血日久又可郁而化热,进一步耗伤阴液,更或形成癥积。

2各类脾胃系疾病的血瘀证论治

SPRING

徐老根据血瘀的成因常配伍理气、益气、养阴、止血等药以治瘀求本,同时强调,由于不同的脾胃病病机特点不同,致瘀病因各异,当病证结合,全面考虑,恰当配伍。

2.1慢性萎缩性胃炎

SPRING

血瘀常伴见于中虚气滞、肝胃不和、胃阴不足三型之中,徐老提议临床施治应根据胃黏膜病理,选择化瘀药物,中虚气滞以调中理气行瘀为主,常予三棱、当归等;肝胃不和当舒肝和胃佐以行瘀,予茜草、郁金、红花等;胃阴不足者治以养胃理气行瘀,予紫丹参、牡丹皮等。

2.2消化道肿瘤

SPRING

徐老认为中虚气滞,痰瘀交阻,酿成癌毒,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但病程不同阶段,治法各有侧重。如胃癌晚期,本虚标实,化瘀可据证配用大*?虫丸;肿瘤术后,又以中气亏虚,瘀毒残留,久滞不祛为主,徐老自拟“参芪苡术汤”以健脾益气,化瘀解毒。

2.3溃疡性结肠炎

SPRING

徐老认为血热与血瘀为本病的两大病理因素,故凉血行瘀应贯穿疾病始终,其常用仙鹤草15-30g凉血止血并行瘀补虚,更要凉血时加用紫草;便结难排则加桃仁、当归;腹痛则加红藤、牡丹皮、败酱草。

2.4残胃炎

SPRING

胃部切除术后,胃纳腐熟功能下降,胃络瘀阻,病机为中气虚损,气滞瘀阻。徐老认为此时更应重视活血祛瘀药的应用,瘀祛则气行,气行则胃气得降,并自拟“残胃饮”益气养胃,行瘀泄浊。

2.5胃食管反流病

SPRING

徐老认为食管疾病,治以理气和降为主,气郁日久,兼见血瘀者,当行气化瘀,常用血府逐瘀汤配合解郁合欢汤加减,单味药常用威灵仙,取其走窜消克之性,痰瘀互结者予王不留行行水化瘀。

2.6术后肠黏连

SPRING

徐老提出此病常以气滞为主,然术后余血,积久成瘀,故根本病机为气滞血瘀。偏气滞者治以柴胡疏肝散,偏血瘀者常用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

2.7其他诸症

SPRING

徐老对常见消化系统症状,有其独特用药习惯,如胃中积滞,消化不良,酌加三棱、莪术效好;上消化道出血予人参三七粉与白及粉调服,或加云南白药止血不留瘀;出血后发热者,常见瘀热互结,常予五灵脂、大*、丹参、白薇、茅根等行血而不破瘀,以防再次出血。

徐景藩教授在治疗脾胃系疾病,有其独到的见解,其中根据脾胃生理特性提出的升降、消补、润燥、清化八字诊疗要领尤为精要,值得深入学习。慢性萎缩性胃炎,总属病机应归纳为虚、瘀、郁。其中虚以胃阴虚证为主者,治以养胃汤养阴益胃,清热生津;脾气不足者,治以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健补中焦。瘀阻胃络者,投以丹参饮加减,兼有湿热则加蒲公英。气滞郁结者,则予越鞠丸、香砂六君丸加减;气郁化热者,予化肝煎疏肝泄火,清热降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漫长,常见虚实夹杂、相兼之证,临床应根据正邪相争比例,治以攻邪补虚不同搭配,寒热错杂者治以半夏泻心汤;胃虚积滞者投以保和丸;肝胃不和、木郁土壅者治以柴芍六君汤,肝郁明显者酌加夏枯草疏肝散结;夏日胃脘不适常用一加减正气散。另外配合运动也十分重要,脾主四肢,饭后稍作休息后散步运动,对调节脾胃升降有助益作用,肌肉的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胃病用药,宜缓缓图之,圆机活法,轻灵活现,利用脾胃斡旋之机,轻取即动,不宜量大攻劫,不以重剂取胜。

学生:

老师,那您在临床中是如何运用活血化瘀之法辨治疾病的呢?

有是证用是方,识其机投其药。但需注意不要一味化瘀,中病即止,权衡轻重。瘀血形成,有外伤所致的离经之血;有肝不藏血、脾不统血导致的脉外溢血;有血寒凝滞的不行之血;有血热煎熬的成形血块;亦有因虚致瘀,阳虚不荣而脉涩,阴虚不润而脉僵,脉道无以充血则不利。治病求本,瘀血之成因各异,其本不同,则治之亦有别,故可知切莫一味化瘀,更应辨证施治。并且,活血化瘀之品多辛散走窜,民间言其性“破”,易损人身正气,虽久病多瘀,亦多虚,岂可概以活血化瘀治之,戕伤正气。若一久病体虚患者,又施之大量活血化瘀之品,此何异于抱薪救火?诊治应重视顾护元气之重要性,细辨虚实寒热、气血阴阳、旧病新疾、内创外伤,紧抓病之根本,再佐以活血化瘀,微微扳动疾病玄机,斡旋于正邪之间,缓缓图之而其事卒成,切不可贪功冒进,遗祸耗气伤精之果。如因寒致瘀,则以温里散寒为主;因热致瘀,则应清热凉血散血;因虚致瘀,则宜补益为主;气滞血瘀,则以行气理气为主;以上均可佐以活血化瘀。而外伤新病,则可以活血化瘀之品为主。

学生:

谢谢老师教诲,学生定当谨记,圆机活法,不落旧窠。

闽山学派

文稿|余永鑫

编辑|*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闽山学堂师徒话治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