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薤白柿蒂九香虫
TUhjnbcbe - 2021/2/27 20:03:00

薤白

行气药当中,还有两味药需要简单的介绍一下,一个就是下面的薤白,这个读音应该和感谢的谢是很接近的,它们是同一个音,薤白。有的地方把它叫做藠白,这个不正确,当然它有一个别名叫藠白,但写法不是这样,这样子写的一定是读[xie]白。这个药,它两种不同的植物,我们书上一个小根蒜和薤。这个小根蒜要大一点,要长一点,这个鳞茎,它(是)百合科的,就是葱蒜这一类的。这个小根蒜就像那种小葱那种鳞茎白的部分,要长长的一点。那么这个薤呢,圆的,要小一点,干了以后,都作为中药的薤白。比如说葱,白的鳞茎部分称为葱白,那么薤的白的鳞茎部分称为薤白,就是根据它入药的部位这样子取的一个名称。在我们书上薤白的功效行气宽胸,理气调中。这八个字实际上就是六个字,就是行气、调中、宽胸,因为这行气理气是重复的,同一个意思。它通过它的行气作用,可以达到调中的效果和宽胸的效果,所以基本功效主要在行气,所以把它放在行气药里边,只不过这个药在不同的中药著作里面,它表述有一些出入。在有的书上,就写的是通阳散结,行气导滞。所谓通阳,也就是宣通胸中的阳气。那么胸中的阳气,为什么不能宣通呢?主要是由于气滞寒凝,痰浊内阻,它阳气的宣通也是与它的能够行畅胸中的郁滞的气机是直接相关的,只不过这是两种不同的表述方法。但是它的所指其本质上是一样,这个都是对薤白治疗胸痹的一种疗效总结。为什么出现了胸痹胸闷疼痛?那就是因为胸中的气机阻滞,进一步导致了阳气不能敷布而痰浊凝滞这样子产生的。那么这个薤白说它行气宽胸可以,说它通阳散结,也是可以。指的都是它用于胸痹证,胸痹证的病理学的基础那就是胸中的阳气闭阻。那么这个薤白呢,就是这样来宣通胸中的阳气,实际也是一种行气作用,也可以说是一种通阳作用,在这个地方。另外由于胸中的阳气闭阻,痰浊凝结,这个薤白呢,本身不是一个化痰的药,所以治疗这样的胸痹,往往要配伍化痰的药物。比如说配伍半夏,配伍枳实,当然这个枳实本身也有行气宽胸的作用,这方面也是一种互补的。为了更加增强它的宣通阳气的作用,比如说有的加桂枝,有的加白酒,这是张仲景时候的应用的经验。现在的临床上发现很多胸中的阳气不能宣通,除了痰浊凝结以外,很多还有瘀血阻滞。所以在当代的临床当中呢,薤白治疗胸痹还常常配伍活血化瘀,宣痹止痛的,比如说我们以后要学的什么川芎、郁金、丹参等等很多这类的药,它都是可以使用的,所以这个也是薤白在当代用于胸痹的一个发展。现代药理研究薤白本身就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所以它能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这一类为主的胸痹这种病证,那当然是现代的研究。那么古代呢,就认为它就是宣通的胸中的阳气,那宣阳气就刚才讲了,这个通阳也罢,行气也罢,它实际上都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个功效呢,我们把它叫做行气调中,或者叫理气调中。那么它就可以用于中焦,或者胃肠,包括了大肠的气机阻滞。那么中焦的气机阻滞呢,中焦失调,出现了腹胀,食少,食欲降低了,有的甚至恶心呕吐,薤白完全可以用。把它和前面的橘皮这样的一些药同样的使用,甚至单用,用于脘腹的气机阻滞胀满可以用。另外呢,就是大肠的气机阻滞,在痢疾当中,里急后重,说它是一个广义的行气调中或者理气调中的药,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就只强调了它行气导滞,通过它的行气作用,主要指的它用于痢疾的里急后重,把它和一些治疗痢疾的药物,复方里面比如说包括*连这些药,都可以和薤白配伍。但是实际上呢,这个相当局限,薤白它的行气作用作用于胃肠,不仅仅是治疗里急后重的。刚才讲脘腹胀满,这个疗效是准确的。如果仅仅认为治疗大肠的气机阻滞,只能用于痢疾,这个本身就是说把它作为一个行气药,作用都局限了。但是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这个薤白呢,对于痢疾完全不止是行气导滞,它本身就是治疗痢疾可以认为是一个专药。我们现在从生活经验我们都知道,比如说我们那个大蒜,就是说有的在患痢疾的时候,吃一点,或者作为调味品,那是有确切的疗效。那么这个薤白呢,和大蒜是同样的道理,单味药用,包括热毒痢疾,或者湿热痢疾,不配任何药,它缓解的不仅仅是里急后重,整个痢疾它都有治疗效果。这个在唐代的《本草拾遗》里面就有记载,就是说对于热毒的痢疾就用薤白一握拿来煮粥,或者作为菜肴佐餐用,就类似我们这种大蒜。那么这个应用经验呢,当代有名的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他在他的临床经验集里边有这样的一个经验,就是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患痢疾,这个是细菌性的痢疾,好像常用的治疗痢疾的方他都用了,效果不明显。他突然想到了古代本草上就用薤白一味药来治疗痢疾,最后他就用薤白一味药,马上就收到了明显的疗效。所以后来呢,他在后来的临床实践当中,治疗痢疾,他很喜欢在治痢疾的方当中加薤白。而且他组成了一个方,以薤白为主药,叫做救绝神丹,他对这个处方高度的评价。蒲辅周先生是当代非常有名的一个临床中医专家,这是根据他的经验。他的经验呢,又是建立在古代的用药的经验的基础上。现在的药效学的研究,薤白本身对痢疾杆菌就有比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管古今临床和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它就是一个治痢疾的药。但是我们在中药当中呢,古代是比较重视对病的治疗功效,某个药能够治疗什么病。那么这个对病的治疗功效呢,它可能只要是这个病,可能寒热虚实,它都有一定的效果,当然可以通过不同的配伍,让它更适合不同的证情,但是它对这种病就有特殊性。比如说前面我们学的青蒿的截疟作用,那就是一个对病的功效,疟疾,不管寒热虚实,首先它必须是有效。那么根据寒热的不同,或者虚实的差异,再作适当的配伍,那疗效可以提高。像薤白这类的药,它就是治疗痢疾的专药,它治痢就是一个对病的。但是这个呢,在中医理论当中,就出现了麻烦。中医认为痢疾是热毒的,或者湿热的,要能够治疗的药,按照这个理论就应该是清热解毒药,或者清热燥湿药。那么像大蒜、薤白,温性的药,自古就说是温性,温性又怎么治疗温热的病呢?理论上不相容,没有办法总结它的功效,再加上对对病功效的忽略,所以不得已,就说它是行气导滞。其实如果认为它仅仅是对痢疾有行气导滞的作用,对于薤白来说,就太局限了,它对整个这个病都有明显的效果。这是供同学参考的。那个大蒜也是这样,大蒜不但是温性,有的书上说它热性。现在大蒜治疗痢疾,甚至治疗疮疡,怎么用中医理论来总结功效呢?它没有办法总结对证的功效,只能总结对病的功效,但是当代对病的功效非常的忽略,不太重视,这个是以后应该引起重视的地方。在总结这个对证的功效的同时,我们不要轻视,同样要重视这个对病的治疗功效,这是我们研究中药,或者中药发展,也是要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很重要的一个理论性的问题。所以对于薤白,我们说它理气调中,或者行气调中,和称为它能够行气导滞,当然行气调中里面包括了行气导滞,但它更广泛。但是对痢疾来说,把它理解为只能行气导滞还有问题。前面我们都说明了,因为这个药薤白是一个要求熟悉的药,所以实际上要求大家掌握的东西不多,我们就按照我们这个书的功效这样子掌握可以,按照其他教科书这个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目前也应该是可以的。那么它散的结呢,就是气结,阳气阻结在胸中,这是关于薤白,就说这么一点。

柿蒂

下面柿蒂,就是我们秋末冬初成熟的柿,这种水果,它的上面有一个那种像菱状的一个盖,实际上从它的学名呢就是宿存没有掉的花萼,没有掉的,保留下的花萼,长大了以后把它收集起来,在吃柿的时候,那么叫柿蒂。这个柿蒂呢,它不是行气药,所以它和我们前面学的药不一样。它基本作用就是降胃气的,用于呃逆,呕吐,嗳气,这个药是这方面的专药,治疗胃气上逆的专药。加上它是个平性的,不管寒热虚实,都可以配伍应用。由于我们这个书没有专门收降胃气的止呕逆的药,所以不得已就把它放在了行气药这一章里面。但是我们大家知道它是我们学这一章里面唯一的一个它不是行气药,是降胃气的药。所以这个药要求一般理解。

檀香、大腹皮、九香虫

后面这些药呢,大纲都不要求。比如说里面的檀香、大腹皮,或者最后的九香虫,我们今后可能在有的学的方当中会发现,知道它们是行气药。檀香呢,更类似于乌药,或者沉香那一类药,寒凝气滞,主要是对疼痛比较重的气滞证,所以可以互相代替用的。这个玫瑰花、绿萼梅非常平淡的,所以即使使用呢,也是很次要的,这个容易了解。那么下面的大腹皮呢,我们讲驱虫药槟榔的时候,顺备再把它说一下,这个不要求。刀豆这些很少使用,甘松也是。九香虫呢,它是一个小的昆虫,因为它要防御,侵犯它的时候,它要放出那个烟幕,很臭的,所以有的民间把它叫做打屁虫,在很多地方都有这个名称,很臭的臭气。但是这个药炒香了,有的把它作为佐餐用的食品,很香的可口的,所以称为九香虫。它也是一个行气止痛,而且有补肾阳的作用,所以有的医生还是比较喜欢使用。

大家知道这样一些名称,这些都不是考核的要求,我们不介绍。除了这一章的行气药以外,我们在讲前面的时候说过了,比如说另外章节的厚朴、砂仁、白蔻、小茴香、紫苏,这些都是比较常用,而且都是行气作用比较强的。以后呢,我们在活血化瘀药当中,还要学习几味血中的气药,它不但活血化瘀,还能够行气。比如说川芎、郁金、姜*、三棱、莪术,这样的药都是行气作用相当强的。还有这个驱虫药当中的槟榔,或者消食药当中的莱菔子,这些都是行气药,所以这个都有必要加以联系的,我们讲到相关的章节,相关的药物的时候,我们会提到,这些药也是行气的药。所以行气这一章呢,我们就讲这些内容。

本课程参考用书可通过如下链接购买:

前期课程目录: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麻*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桂枝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紫苏、生姜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蝉蜕、蔓荆子、葛根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淡豆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栀子、夏枯草、决明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芩、*连、*柏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紫花地丁、土茯苓、熊胆、野菊花、红藤、败酱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连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芒硝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大*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番泻叶、芦荟

张廷模:《中药学》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商陆、巴豆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乌头、木瓜、乌梢蛇等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络石藤、雷公藤、豨签草、臭梧桐、桑枝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苍术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厚朴、藿香、佩兰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豆蔻、砂仁、草果

张廷模:《中药学》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附子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干姜、肉桂、吴茱萸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等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木香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薤白柿蒂九香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