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可以治疗皮肤病吗?
这天,一位女士走进诊室问:“医生,请问中医可以治疗皮肤病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摘下手套,伸出双手。只见双手皮肤干燥,伴有皮疹、干裂、出血,原来是真菌感染。擦了很多药膏,可是擦了当时有用,药一停就不行了。每天出门都戴着手套,真是带来很大的痛苦!
初诊:.06.23
王某,女,52岁
刻下:双手皮肤皮疹,发痒,疼,干裂,出血,西医诊断为真菌感染。夜寐不佳,易醒,脱发,大便偏干,每日一行,肩关节痛,晨起无口苦、口臭。舌质暗红,苔薄腻,脉沉细。
诊疗思路: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肾虚不足,宜补肾活血祛湿。
拟方:
全瓜蒌,薤白,法半夏,陈皮,茯神,鸡血藤,丹参,桑枝,炙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蒲公英,白鲜皮,土茯苓,枣仁
(7付,水煎服)
白鲜皮,土茯苓,艾叶,蛇床子,地肤子,苦参
(7付,外用)
二诊:.06.30
刻下:上方用后,皮肤略有好转,痛减轻,今日似复有干裂,寐欠佳。舌质淡暗,苔薄腻微*,脉沉濡。
诊疗思路:原方既效,守方微调,仍以清热祛湿养血法调治。
拟方:
炙麻*,杏仁,生薏苡仁,炙甘草,地肤子,蛇床子,土茯苓,当归,炒白芍,川芎,生地,鸡血藤,桑枝,丹参,茯神
(14付,水煎服)
白鲜皮,土茯苓,艾叶,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及
(14付,外用)
三诊:.07.14
刻下:上方用后,皮损明显好转,肩痛亦有好转,体检白带脓性,子宫摘除术后伤口时有隐痛(脐下),夜寐欠安,醒后难以入睡,自觉药后胃脘略有不适。舌质淡暗,苔薄腻微*,脉仍沉。
拟方:
炙麻*,杏仁,生薏苡仁,炙甘草,地肤子,蛇床子,土茯苓,当归,炒白芍,川芎,生地,桑枝,路路通,枣仁,茯神,败酱草,生白术
(7付,水煎服)
白鲜皮,土茯苓,艾叶,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及
(7付,外用)
白果,芡实,生薏苡仁
(食疗煮粥)
三诊后,治疗前后对比图
四诊:.07.28
辅助检查:7.13b超提示:宫颈多发囊肿较大达4.7*2.6mm。左侧卵巢囊肿23*16mm。盆腔积液43*18mm。
刻下:皮损进一步好转,左手基本正常。右手少许干燥皮肤。肩膀痛和伤口隐痛亦进一步好转。睡眠转好,无明显其他不适。舌苔薄腻微白,脉沉濡。守方。
拟方:
炙麻*,杏仁,生薏苡仁,炙甘草,地肤子,蛇床子,土茯苓,当归,炒白芍,生地,桑枝,川断,酸枣仁,茯神,败酱草
(21付,水煎服)
白鲜皮,土茯苓,艾叶,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及
(21付,外用)
五诊:.8.8
症状有所反复,皮肤表面发痒,脱皮,开裂。寐差。脉沉微滑,舌苔微腻,湿邪复生。上药余十付。
内服药加:土茯苓,当归,枣仁
外用药加:白芨,白蔹
六诊:.8.15
服上药后,症状减轻,嘱咐注意保湿。内服改用顾步汤。
拟方:
生*芪,当归,金银花,蝉衣,僵蚕,生甘草,徐长卿,藿香,厚朴,法半夏,茯苓,生薏仁,夜交藤,枣仁,白鲜皮
7付。
外用:
苦参,百部,花椒,*连,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枯矾
七诊:.8.22网诊
手部皮损较前好转,舌苔白腻,边有齿痕。网诊如下。
方:*芪,当归,金银花,蝉蜕,炒僵蚕,生甘草,徐长卿,藿香,厚朴,法半夏,茯苓,陈皮,薏苡仁,夜交藤,生白术
14付
外用:苦参,蜜百部,地肤子,花椒,枯矾
八诊:.9.8
前药服21付(顾步汤),手部皮损本好转,但近日反复,干裂,脱皮。脉沉濡,眠差易醒。舌质淡,苔薄白,微腻。
方:
改7.14方,去桑皮,路路通,败酱草。
炙麻*,杏仁,薏仁,炙甘草,地肤子,蛇床子,土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生地,枣仁,茯神,白鲜皮,白芨,徐长卿
九诊:.9.22
前药内服加外用,效佳,唯下腹隐痛不解,舌质淡,边齿痕,苔薄白微腻,脉沉细,与原方以巩固疗效。
上方加败酱草
21付
随访稳定。
治疗后图片
按语:真菌性皮肤病是指由真菌引起的人类皮肤、黏膜及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浅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多呈水疱鳞屑型表现。该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易复发或再感染。
本案患者初诊时双手皮肤皮疹,痒疼,干裂,出血,西医诊断为真菌感染,外用激素类药膏可暂时有效,但停药后复发。四诊合参,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苔薄腻,脉沉细。中医辨证当属本虚标实,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肾虚不足。治疗以补肾活血祛湿之法,同时外洗。用药一周后,取得初步效果。思,病在皮肤,“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故以麻*杏仁薏苡甘草汤清热祛湿,因其皮肤干裂,发痒发疼,以四物养血疏风,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上方用后,皮损明显好转。故守方治疗。
然八月,由于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手部皮损复作。原方增加祛湿力度,继续守方治疗。中间因考虑麻*不可久用,曾改方顾步汤,本方出自《辨证录》卷十三。具有大补气血,泄毒之功效。原方:牛膝一两,金钗石斛一两,人参三钱,*芪一两,当归一两,金银花三两。主治脚疽。因气血大亏,不能遍行经络,火毒恶邪,固结干骨节之际,以致脚趾头忽先发痒,已而作痛,指甲现黑色,第二日脚指俱黑,第三日连足而俱黑,黑至脚上胫骨即死;及无名肿毒。
本患者取其方义,加上化湿之法,有效。但患者认为仍不如麻*杏仁薏苡甘草汤方有效,于是仍改回原方加减,巩固前效,随访证情稳定,未再复发。综观本案,整个诊治过程,主体是以麻*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而收效。
欧阳卫权先生善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一书中对麻*杏仁薏苡甘草汤方解析如下:薏苡仁,《本经》谓“味甘,微寒,主治筋急拘挛……风湿痹“,可知为一味寒性祛风湿痹痛药;配合麻*发汗祛湿,而治风湿在表之痹痛而偏热者;杏仁消肿,炙甘草缓急。故本方可治太阳病兼夹湿热痹痛证。
欧阳卫权先生提出本方方证辨证要点如下:
1.本方证属太阳、阳明合病证。
2.太阳病兼夹湿热之痹痛,有发热,或微恶寒,周身关节痛等太阳表实诸症,又见身重或肿、苔薄腻等湿热见症。
3.与麻*加术汤比较,二者均治风湿痹痛,但后者偏于治寒,故增性温的白术,保留了桂枝,发汗解表力强;而本方偏于治热,故用寒性的薏苡仁,去掉桂枝,变辛温解表为辛平解表。且小其制,发汗力弱,使风湿得“微汗”而出之义。
可见,本方在皮肤病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多种风湿在表之皮肤病,本案也验证了这一点。
《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湿家身烦疼,可与麻*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1.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
2.穿着宽松的衣服。
3.避免共用发刷,梳子和毛巾,因为它们可能含有与皮肤真菌菌落片段。
4.选择天然纤维制品的衣服,如棉花、蚕丝,使皮肤呼吸
5.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
END医生介绍:
郜峦
教授中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各类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从事临床十余年。
擅长主治:消化道疾病(胃痛、腹痛、泛酸、腹胀、腹泻、便秘、胃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妇科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乳腺增生、附件炎等)。
门诊时间:
1.时间:周二上午8.3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