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旅行的疲惫袭来时,丰盛的、带着当地特色的一餐,往往标志着下一段更精彩旅行的开始。
在喧嚣繁杂的都市里,每个人都经历着太多的纠缠和压力,社会生活急速变化,浮躁的气息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越是在水泥森林里久居,就越向往对大山生活的回归。当时空转化到群山环抱的屏南,屏南美食将以其毫不张扬的清丽、大山独有的滋味和肌理,来唤醒你的味蕾和心灵。
网上流行关于美食有句话,“吃意大利食品后的困扰在于你五六天后又会饿,ThetroublewitheatingItalianfoodisthatfiveorsixdayslater,you’rehungryagain”,这里Hungry也许就是Miss的意思吧!只有知其味,方会念起美。现在,我们就略改一个词,来开始我们的屏南美食之旅吧!“ThetroublewitheatingPingnanfoodisthatfiveorsixdayslater,you’rehungryagain.”
的确,在去之前,我们对屏南美食是知之甚少的。但去后发现,屏南美食在中国食谱里占据的位置竟如此独特且重要。在鲁徽川扬粤杭闽湘八大菜系中,闽菜以其清淡微甜、重视原材闻名,而闽菜中最主要的是闽东菜和闽南菜,屏南美食就是闽东菜系的一个重要分枝。
从数量上看,正宗屏南美食品种多达百余种;从烹饪方式上看,煎、炒、蒸、煮、焖、烤等,几乎涵盖中国美食中的所有技巧。所以,我们通过精心采编,走村串户,首次将屏南美食分成“山珍、溪宝、野蔬、药膳、小吃”五个门类,竟得到了屏南当地资深食客的一致认同。
屏南地处闽东鹫峰山脉中心,高山环抱,千岩耸峙,千米以上山峰就达余座,是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八闽通志食货》就说过,“闽地负山滨海,民之食出于山者众”。地理上大山的屏障,却形成了饮食文化上的保护圈,使得屏南美味长久以来未变异,更形成了以“山珍”为主的独特口味。
寿山米烧兔:山民传承数百年,将山上野兔以当地出产的*稞米烘烤。清代大美食家李渔曾说,“家味之逊于野味者,以其不能有香也。野味之香,香于草木为家而行止自若也”,可见山间野兔之味美。米烧兔以外皮橙*者为佳,趁热食用,调料讲究,外脆里嫩,若再佐以闽派*酒,清甜肉香、浓浓米香、醇醇酒香,足以引导你的味蕾进入饿乡。
清炒*行菇:*行,屏南话念“翁行”。李渔大师对菌菇有过一句极妙的评述,“无根无蒂,忽然而生,盖山川草木之气,结而成形者也”,故而品尝菌菇,如同品尝大山的精华。*行菇当地称“山鸡肉”,价格小贵。清炒*行,大多以腌制的*行菇为食材,色*味清,口感爽滑,营养价值高。
生炒冬笋:李大师称笋为“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屏南全境有竹林近三十万亩,笋类资源丰富。屏南冬笋与我们想象中的大有不同:是立秋前后的毛竹侧芽,因未及出土,故笋质幼嫩,清爽可口,观之可喜。
有了大山,自然就有涓涓流淌的溪涧。屏南全境有大小溪流近条。双溪古镇更是因“二溪夹流东西,因名双溪,群溪之水皆汇焉”而闻名。溪水中流淌出来的美味是屏南美食中的一大亮点。
双溪土溜俺:这是当地话,土溜俺就是泥鳅汤。屏南人聪明睿巧,美食情商很高。他们用泥鳅与粥一同熬汤,粥的清甜很巧妙地去除了泥鳅的土腥味,加上现摘的泥鳅草,于美味之中,多了份野趣,堪称山中珍馐。
干炒小溪鱼:这道菜,真是省了小编的笔墨。价廉物美,既佐酒又下饭,且食材随处可得,新鲜程度可以想见。还可按食客口味,自行调整咸香辣,充分体现了屏南“庶民美食”的特质。
清炖石鳞:石鳞者,石蛙也,山溪两岸多见,貌似牛蛙。虽是蛙,却比一般的蛙肥腴,肉质更鲜嫩甘甜,毫不油腻。据说此物只在穴中与蛇同住,故而清凉滋补,是难得的美味。
屏南人尊重大自然的馈赠,信守山林的规矩,从不向大山过度索取,而是以勤劳和智慧从山野寻找到了众多野蔬,一经巧手烹制,立即成了可口的美味。今天,空前丰盛的食物和前所未有的资源困境并存,也许,我们可以从屏南人的智慧中去寻求解决之道。
猪肉炖苦芝:苦芝学名“败酱草”,是屏南当地所产的野菜。嫩时采摘经漂水去苦味后,十分清爽。晒干后炖肉,别具风味。苦芝具有清热解毒之效,在注重健康的今天,它成了抢手货。
油炸秋菊粿:口感脆香,人见人爱,是屏南特色菜肴。它不是加了色素而是用是纯天然的秋菊粿(学名:鼠曲草)和同样比例的大米和糥米制作的。其止咳平喘的特殊功效,使得老人小孩都很喜爱。
蒜蓉番薯叶:这道菜实在不用多费口舌了,碧绿爽清。只是到当地菜馆里点菜时要记住,屏南话管番薯叶叫“仿需苟”。
鸳鸯果炒肉丝:“既来鸳鸯溪,必尝鸳鸯果”。鸳鸯果俗名“苦椎”,因鸳鸯喜食其果而得名,是一道十分著名的菜肴。制作工艺繁杂:退壳、磨粉、沉淀、过滤、熬块、制干,原有苦味皆无。以其为主材可制成各种菜肴,入口脆韧细嫩。
当下不少药膳似乎在健康上越强调,就越偏离“膳食”的美味。但屏南药膳绝不相同。我们在屏南经常一餐会点上好几样药膳。这与屏南药膳的取材独到和多年沿用下来的传统烹饪方法,大有干系。如今,集食用、治疗、滋补于一体的屏南药膳,已逐步成型成为屏南美食的一张新名片。
鱼腥草鳝鱼:鱼腥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祛风寒之效,加之屏南*膳肉质肥美,两者合炖,滋阴补肾、大增食欲。为当地小孩传统健脾开胃之药膳。
寒草粉干:寒草又称发汗草,清热消暑、能治头痛风寒,据说是与夏枯草、兰花子等三十多种药材的粉调制而成。煮好后加入香菜、鱼干、鸡蛋等配菜,再煮调一番放入调料即可食用。味道甘苦,清爽。
苍根小肠:听上去有点像日本菜?不是!这是用草药山苍根与小肠文火炖制而成的一道药膳。小肠脆口,汤清香略带凉苦,有去暑、醒脑、治腰痛之功效。
小吃顾名思义为主食之补充。屏南小吃用料简单、传承悠久,其态各异、其味万千,既是屏南人和游客理想的简餐,还是屏南饮食文化中崇尚质朴、追求简约的缩影。它们常常在街角、村头和你相遇,以坚定的香气招呼来往的人,以旧手艺、旧人情、旧滋味向你传递着屏南的历史。
漈头扁肉:同上海的“云吞”很像。肉馅用刀背打出,汤用鸭架或猪头骨熬出。肉馅鲜脆、香甜,皮薄、滑润,一口咬下满口生香。香港《成报》以较大的篇幅图文并茂地作过介绍。漈头扁肉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清朝中叶,来客必尝。
锅边糊:讲到锅边糊,不得不提到台湾的“鐤边趖”,这应是锅边糊的本名。据台湾著名美食家焦桐考证,“趖”(读梭)的原意是指液态物爬滚,做法是:将浓稠的米浆沿着大锅(古代是鼎)内侧摩挲一圈,再刮入锅中熬好的汤里。焦桐认为,“鐤边趖”更应该叫“鐤边挲”,是一道高尚精致的美食,弹性十足,会主动“溜进”嘴里,像是“舌头之外的另一个舌头”。汤是用大骨、虾皮、肉丁、香菇熬成的高汤。
代溪芋头面:屏南方言“窝伦面”。便宜的价格和极佳的口味让你不自觉中就能感受到屏南浓浓的乡情。芋头趁热去皮后与地瓜粉相混揉压至不粘手,在锅上边削边煮,有点刀削面的意思。但汤就讲究了:有的加入芹菜、瘦肉、蛤蜊,有的加红糟、泥鳅或*蟮。滑滑的、热热的、浓浓的,十分入味。面条够劲道!
当你坐在山岚如涌、飞瀑如练的山脚下的农家,蓝天白云和山峦草木透过窗棂,伴你就餐。木桌、瓷碗、灯笼、竹椅、山果、野蔬、溪鱼,仿佛一切都会变得慢了下来,时间变得悠长。
屏南美食,从不花哨,只在乎端出来的,它删掉了一切多余的,只留下了非出现不可的那部分。简约、明了、质朴、随意,这不仅是饮食的艺术,更是生活的态度。它体现了屏南人自古而来的捕捉节令的稳健脚步、对大山的依赖和敬畏,展现了屏南人敏锐的感知力和有力持久的文化性格。
五味是远不能涵盖屏南美食全部的,上述美食只是缩影。屏南五味,不仅仅是五种口味,更是大山的味道、溪流的味道、田野的味道、时间的味道和人情的味道。
屏南本土最快最强的第一传媒!
请长按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