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名老中医话胃炎十四疏肝健脾亦和胃
TUhjnbcbe - 2021/1/28 9:02:00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谓:“木郁之发……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隔咽不通,食饮不下”。明确阐述了厥阴风木偏胜,肝胃失和的特点。《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肝助脾之运化,胃之受纳腐熟,肝之病变多及脾胃。疏肝健脾和胃气是慢性胃炎的重要治疗机制。

慢性胃炎常见肝胃不和型,临床多见胃脘部胀痛,攻撑连及胁部,反复发作,恶心呕吐,泛酸嘈杂,嗳气频频,心烦,口干苦。舌质红或淡红,苔白厚或微*,脉弦。疏肝健脾和胃法主要就是治疗肝胃不和之慢性胃炎。

辨治慢性胃炎疏肝和胃法,选用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等,药用柴胡、香附、青皮、陈皮、枳壳、白芍、川楝子、玄胡、佛手、广郁金等。

肝胃不和治以疏肝和胃,行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半夏泻心汤加减。

对于慢性胃炎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泛酸,嗳气,矢气则舒,苔薄白,脉弦等,主张行气止痛,重在疏肝和胃,方用自拟脘腹蠲痛汤,药用延胡索20g,白芍20g,生甘草10g,川楝子10g,蒲公英30g,沉香曲10g,乌药10g,制香附10g,海螵蛸10g。痛甚加炙刺猬皮15g、九香虫6g。

还有肝脾不调:

对肝郁脾虚型治宜疏肝行滞,健脾和胃。方用用丹砂异功散:潞*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2g,陈皮10g,佛手片12g,砂仁4g(后下),生白芍12g,丹参9g,炙甘草6g,红枣3枚,生姜3片。

丹参、砂仁之用值得思考,砂仁可加强化湿开胃之功,丹参活血对肝郁滞者也许是一个治未病。

如果不是典型的肝胃不和或者肝脾不调。而有其病理机制,疏肝之法就合于健脾、和胃等法之中。

治疗慢性胃炎立舒肝法,认为肝为脾胃升降的枢纽,即所谓“土得木而达”,方中常加入柴胡、香附、郁金、枳壳、白芍等舒肝柔肝之品。

疏肝理气之法遇到肝郁化热之证,还须加清肝泄热:

对有胁痛、呕恶、暖气或矢气频频、心烦易怒等肝木横逆、肝胃不和、肝脾失调之证者在补益脾胃方中加四逆散之类以疏肝理气,常用郁金、柴胡、川楝子、佛手、沉香曲等。

若肝郁化热,可加用大青叶、蒲公英、败酱草、七叶一枝花等清凉解毒,但忌用*芩、*连之类。若暖气、呕恶明显者,常用枳壳、苏木、褚石等理气降逆,促进胃肠蠕动。

临床治疗首重疏肝理脾,但见中焦气滞,无论是否有肝失疏泄表现,皆应疏肝气、畅中气,治疗中皆酌加疏肝解郁之品。

认为肝气疏泄失常,影响脾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肝气郁结,疏土不及,气壅而滞,即"木不疏土";二是肝疏泄太过,横逆犯胃,肝胃不和,即"木旺克土"。前者当疏肝,后者当敛肝,然气郁日久可以化火,气亢日久可消耗为郁,故常将疏肝与敛肝结合运用。

常用四逆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理气破结,二者一升一降,奏调畅气机、升清降浊之功;白芍敛阴养血,甘草益脾和中,二者酸甘阴,奏柔肝缓急之效;四药相伍,共达透邪解郁、疏理肝脾之功。如气滞较甚,胁肋疼痛、胃脘胀痛较甚,加香附、陈皮即成柴胡疏肝散,以调气疏肝、柔肝缓急;如气郁化火,见口苦、嘈杂吞酸,常合合左金丸以清肝降逆。肝气调和,疏泄有度,则气机通顺,胃自安和。

清肝泄热法,常用左金丸、丹栀逍遥散等,药用*连、吴茱萸、丹皮、山栀、*芩、柴胡、白芍、龙胆草、甘草等。

肝郁与情志有关,疏肝当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老中医话胃炎十四疏肝健脾亦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