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病毒性乙型肝炎不仅发病率高,有广泛的传染性,且有大量的病毒携带者,这类人群是潜在的发病对象,与肝硬化、肝癌有密切关系。
清除病毒、调整免疫功能、改善肝组织损伤,是当前公认的治疗关键。但迄今国内外尚无特效的理想乙肝用药。
中医中药在辨病的同时,发挥辨证论治的特长,适当联合应用解毒、化瘀、扶正补虚治法,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辨病辨证
紧密结合
一、辨证分类
//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辨证,目前尚未取得一致见解,检阅临床报道,证型繁多不一,这既提示了本病病理变化的复杂性,治疗不应简化为一病一方,但也不利于突出辨证的基本规律。
笔者认为按照邪正虚实,脏腑病机的主要表现,作为分证依据,虽较粗略,但辨证界线比较清楚明确,切合临床应用。//
1、湿热瘀毒证
肝区胀痛或刺痛,纳差,脘痞,泛恶,腹胀,两腿酸重,口干苦黏,大便溏垢或秘结,小便*,面色暗滞,或见胸腹青筋血缕,舌苔腻、色*或白,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濡数。
辨证要领:
①湿与热合具有两重性,既应辨其主次偏盛,还应把握其消长转化。
②气病久则及血,血瘀必致气滞,故气滞与血瘀既可相关同病,又有先后主次的不同。
③血瘀既可因湿毒蕴结,也可由热毒郁蒸所致。
2、正虚毒蕴证
肝区隐痛或胀痛不适,不耐疲劳,头昏,腿酸,口苦黏,有时腹胀,大便溏,小便时*,面色*滞,舌苔薄腻或中后部*腻,质隐紫或有瘀斑,脉细弦或濡软。
辨证要领:
①辨正虚与邪实的侧重,注意其消长。
②区别肝与脾两者病变的因果主次关系。掌握病机的具体变化,如“土壅木郁”、“土虚木乘”、“土不栽木”、“木不疏土”、“肝郁脾虚”等。
③注意病理性质,肝病是阴虚还是血虚,脾病是气虚还是阳虚。
④辨湿、热、毒、瘀的主次与兼夹。肝虚往往兼有气滞、火郁或血瘀;脾虚往往兼有湿困、热郁。
⑤肝脾同病,久必及肾,或见肝肾阴虚,或见脾肾阳虚。
二、治法方药
//由于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基本病理是湿热瘀毒,肝脾不调。因此,治疗当以清化瘀毒,调养肝脾为主要大法。针对邪正虚实的不同及其演变发展,分别施治。//
1、清化瘀毒法
一般指清解湿热瘀毒而言,同时寓有化肝解毒之意。
所谓“化肝”有清化郁火,化解肝毒,化瘀滞,通肝络等含义。适用于湿热瘀毒证,病情活动,病毒复制指标持续阳性,正虚不著者。
基本用药:虎杖、蒲公英、绵茵陈、田基*、败酱草、贯众、丹参、郁金等。
药用虎杖入血解毒,清热利湿;蒲公英、绵茵陈、田基*清热利湿解毒;败酱草、贯众清热解毒活血;丹参、郁金活血行气,入肝为使。
2、扶正解毒法
本法旨在一方面调养肝脾,匡正以祛邪;一方面清化湿热瘀毒,祛邪以复正。将扶正与解毒两法复合应用,相反以相成。适用于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正气虚弱,邪毒内伏,病情迁延者。
基本用药:*芪、白术、茯苓、女贞子、白芍、丹参、半枝莲、白背叶根等。
药用*芪、白术、茯苓补气健脾渗湿;女贞子、白芍滋阴柔肝;半枝莲、白背叶根凉血解毒利湿;丹参为使,入血凉血活血。
医案
分享
卢某,女,33岁,因“反复右胁痛10年余,加重3月”来门诊就诊。
初诊:慢性乙肝病史10年余,反复右胁肋胀痛,未规律服用抗病毒治疗,近3月来肝区反复胀痛。
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AST98U/L,ALTU/L,HBV-DNA8.75E+5IU/ml。刻诊见患者倦怠乏力,烦躁易怒,时有右胁肋胀痛不适,口苦口干,畏油腻,恶心欲呕,偶有腰酸软,纳差,偶有腹胀,睡眠一般,小便*,大便干结,月经量少。舌暗红苔*腻,脉弦滑,左尺沉细。
西医诊断:慢性乙肝;
中医诊断:胁痛。
辨证:气虚毒蕴,湿热瘀滞,肝气郁热,肾阴不足。
治法:益气解毒,祛湿化瘀,疏肝解郁,滋阴补肾。
方药:贯众、蒲公英、虎杖、丹参、郁金、佛手、茯苓、薏苡仁、白术、*芪、女贞子、白芍等。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嘱其调畅情志,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以上方随证加减变化,3个月为一疗程,复查肝功八项:AST66.3U/L,ALT89.3U/L,肝纤四项未见明显异常;HBV-DNA4.79E+5IU/ml。
继续服药第2疗程后复查肝功八项未见异常;HBV-DNA5.5E+3IU/ml。
服至第4疗程肝功八项未见异常;HBV-DNAIU/ml。乙肝病毒转阴以后继续巩固治疗2疗程,随访1年,乙肝无活动复发。
医案分析:
慢性乙肝为慢性病程,用药不能急于求成,用药宜多用甘淡寒以清利湿热,慎用苦寒,邪气未去,胃气先伤,不是久病治法。
方中贯众、蒲公英、虎杖清热解毒,通腑泄浊,导邪外出;
丹参、郁金、佛手、茯苓、薏苡仁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脾祛湿;
其中佛手疏肝理气,一则舒展气机使其灵动,一则制约贯众、蒲公英、虎杖之苦寒药性以防凝滞气机;
*芪、白术术益气扶正,女贞子、白芍滋阴柔肝,全方共奏扶正解毒之功。
大多数患者服用中药之后,全身症状改善明显,甚至无明显不适,此时尤其重视嘱咐患者坚持服药以取全功。
另一方面患者因无明显不适症状,所以存在无证可辨的问题。
此时应该结合辨病论治,辨病论治应当建立在对肝病的生理病理变化的研究基础之上,即总结出慢性乙肝的证候演变规律。
因此辨病论治不是脱离辨证,而是对辨证要求更高,因为只有掌握肝病证候演变规律,立法处方用药才能有的放矢。
广州市十三行国医馆致力为您的健康护航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