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由诸葛亮吊孝,谈薏苡附子败酱散方义
TUhjnbcbe - 2020/12/19 13:05:00

第五十七篇由诸葛亮吊孝,谈薏苡附子败酱散方义

《三国演义》里有一折,诸葛亮吊孝。

众所周知,孙刘两*联合抗曹,方成三国鼎力之势,然这两个相对弱小的*事力量在联合抗击曹*的战斗中,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诸葛亮与周瑜,分别是这两支力量的实际指挥者。小说描写的其中一场精采的“冲突”,是在共同破曹之时,周郎处处想加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却借联*之势连下数城。周瑜受箭伤又无所获,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东吴上下对诸葛亮之忌恨可想而知,孙刘联*变得“剑拔弩张”。届于此,诸葛亮决定前去吊唁。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处有趣的场景就是,刘家因瑜之死,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孙家因瑜之亡,一片白衣哭声。此时,诸葛亮反穿着一身白衣,并满面泪水到周瑜灵堂前吊唁。即是采取对方接受、认同的方式,巧妙有效地将己方的主张浸透到对方阵营,消除隔阂,解决了联*将要土崩瓦角的难题。

这一处“诸葛亮吊孝”,反应出来的理念就是“顺应”对方情势,推出自己主张,化解难题。这一方法,若运用于处理人情关系,甚为巧妙。当然,若用于医道,也会有不俗表现。

王冰曾有言“声不同不相应,气不同不相合,是以圣人反其佐以同其气,令声气应合也。”此,就是中医“反佐法”也!《素问·五常*大论》有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如是,可以减轻或防止格拒反应,提高疗效。不是么?我们还是举例言明。且来看《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第3条: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这本是一个肠痈患者,由于毒火聚于肠内,阳明主一身肌肉,气血不能荣肌肤,故身如鳞甲交错。又因腹为肠之府,现肠中聚毒火,热毒之气上鼓,腹皮急也。热毒之气无形,故按之软。透过皮肤按压肠,会有如肿的感觉,然而腹内去摸按,并不见到积聚结块,也就是肠子摸起来会比平人似肿大了,但探摸腹部,并不触到症瘕积聚。由于是毒火聚于肠中,身本无热,身上不发烧,然而脉象是数的,这是毒火攻血,脉主血也,故曰此病为肠痈。怎么办?仲景师开出方子,薏苡附子败酱散。

我们来看这道方子。它是由三味药组成的,方中薏仁泄热除湿,排脓利尿;败酱草清热解毒,破瘀排脓。这两味药,都是寒凉之品。以寒药治热病,当是正治法。然而我们知道,当体内一派热毒盛行时,再投寒凉药攻,极易导致格拒。这有一比,就是对方正“暴怒”之际,你再去说哪怕一声虽带有“好意”的“剌耳”话,非但不能平复对方怒气,反而会造成紧张局势。这一处情形就如《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周瑜本是你诸葛亮气死的,你现在再来谈孙刘联*的重要性,虽然大道理是通,但没人会接受。怎么办?穿白衣吊孝,然后在“吊孝”过程中,投之于有效主张或言论,方可化解隔阂,解决问题。在这里,仲景师采取的正是此招——搁上一味附子,附子性热与肠中毒火同性,火毒易于“接受”,导热行结,引药入病灶,此正诸葛亮行吊孝之名,落实自己主张,解决问题之法也!

/8/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由诸葛亮吊孝,谈薏苡附子败酱散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