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豆蔻砂仁草果
TUhjnbcbe - 2020/11/24 12:03:00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白豆蔻

剩下来在这一章里面还有四味药,白豆蔻。白豆蔻,九五版的《药典》开始把白字删掉了,就叫豆蔻。所以我们今后见到豆蔻,指的就是白豆蔻,那么为什么在教材上仍然坚持没有把白字删掉。实际这药删掉了白字不好,因为中药里面以豆蔻来命名的比较多,那么就在我们这一章马上后面就有一个草豆蔻。白豆蔻,在我们的书上的出处《名医别录》,错了,它的出处是《开宝本草》。是宋代才开始收载的,那么后面页的草豆蔻,它的出处才是《名医别录》,之所以出现错误,古代用的豆蔻,只有草豆蔻,所以它就叫豆蔻。那么现在我们的药典,把白豆蔻的白删掉了,所以有的去查阅文献的时候一查,古代的豆蔻,最早见于《名医别录》,但是当时的豆蔻,是草豆蔻。我们现在的白豆蔻称为豆蔻,是近几年的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典》,95年版,这样把它开始删掉的。所以就有一个问题,在古文(献)里面的豆蔻,不是白豆蔻,而是草豆蔻。就容易出现这种错误,比如我们教科书的出处,就错了,就与(这)因素有关。第二中药里面以豆蔻命名的药比较多,我们后面的收涩药当中,还要学一个肉豆蔻,其实还有一味药红豆蔻,至少有四、五种豆蔻。我认为这四、五种豆蔻前面都必须加上限定词,草豆蔻、红豆蔻、白豆蔻、肉豆蔻,这样子使用的时候,不可能混淆、不可能出错。如果单纯地把其中某一个叫作豆蔻,有弊无利,多一个白字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当时在编教材的时候,白字,取掉也不是,不取掉也不是,最终还是没有取。不取掉的话,好像就在与《药典》作对,《药典》是国家的法典,有权威性,应该删掉,和药典保持一致性,那么删了以后,它又有负面的影响,所以还可以跟《药典》委员会提出建议,那么恢复、不恢复是另外一回事,这些是白豆蔻的名称,这是一个姜科植物,白豆蔻的用它的成熟的果实,因为它的果壳,带一点白的,薄薄的,像纸那样薄的,里面是它的种子团,所以称为白豆蔻,是它的果壳的颜色。

砂仁、草豆蔻、草果


  下面的砂仁。那么砂仁也是姜科植物的果实,是它的果实,它和白豆蔻大小差不多,但是(白豆蔻)要圆一点,扁圆的,白的,砂仁的果实要稍长一点,它的果皮,颜色要深一点,但砂仁一般要去掉了外壳,只用里面的种子团,用的实际上是种子,而不是果实。所以我们书上砂仁的入药的部位,有的写成熟的果实,有的写是成熟的种子,种子更准确。一般药材去掉了果壳,那么白豆蔻整个连外壳往往是带在一起的。


  再下面一个草豆蔻。草豆蔻果实比砂仁要大一些,其实颜色干了以后,这是新鲜的时候,干了以后,和刚才砂仁的颜色完全一模一样。只是它的种子团,砂仁也是这样,白豆蔻也是这样,白豆蔻要扁一点、小一点,那么砂仁这样子要长一点,也是比草豆蔻要小一些,它也是姜科植物的,我们用的也是果实或者种子。草豆蔻,一般要去掉外壳,以它里面的种子团来入药,所以草豆蔻就用的接近成熟的种子。


  书上最后一个(药)草果。那这草果就是干了的,颜色没有干的时候,和草豆蔻也是一样的,干了以后,砂仁、草豆蔻、草果都是这种颜色,那么草果要更大一些,比草豆蔻还要大一些。那么一般来说它可以用它的果实,更多的还是用里面成熟的种子。剥掉了壳用,所以这四个药,都是姜科植物的果实或者种子,来源非常相近,气味,就是它的性状也相似,它们的性能都是辛温的。所以这四个药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主要的,不同的地方是次要的。再回到白豆蔻,那么这四个药,严格讲来,都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都有这四个方面的功效,我们后面的药,比如说行气止呕,越来越弱了,在有的书里面草豆蔻就没有行气的作用了,我们书仍然把它保留了下来,但是在草果就没有保留,那么止呕也是越来越弱,强调重点,所以这四个药,温燥性最弱的,是白豆蔻,温燥性最弱,所以它的芳化就比较好,那么砂仁强于白豆蔻,草豆蔻又强于砂仁,草果又长于草豆蔻,所以对于前面两味药,功效说的是化湿,后面两个药说的是燥湿,强调它们的温燥性更强,所以我们书上排序,白豆蔻、砂仁、草豆蔻、草果,那么温燥性越来越强,所以后面两个药用的是燥湿的术语,而且主治证是寒湿阻滞中焦,就不是一般的湿浊阻滞中焦了,强调了它的温、强调了它的燥,所以用于寒湿阻滞中焦,前面两个药,是一般的湿浊阻滞中焦。所以它的化湿,芳化的作用好一些,尤其是白豆蔻,它不但作用在中焦,还往往作用在上焦,宣化肺的气机,所以在这四味药当中,对于湿温病最适合使用的是白豆蔻。因为湿温病,它在中上两焦,这与白豆蔻归肺经有关系。所以我们今后学习治疗湿温病的什么三仁汤,三仁其中的一仁就是白豆蔻,为什么这么用,本身它是一个辛温的药,对湿温病,应该说不适合,但它能够除掉中焦的湿浊,而且能够宣发上焦的气机。对湿温病的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么另外的三个药,一般是不用的,所以要说同中有异,就是在主治证当中,应用一当中,湿浊中阻后面就提到了湿温或者暑湿。相对来讲这药可以用,用的多一点。那么行气作用也是白豆蔻最强,砂仁次之,草豆蔻再次之,草果更次之,可以次到可以忽略的地步。如果我们便于记忆,也认为它有一点行气作用,也未尝不可,所以我们可以一样的记忆,草果功效里面没有写行气了,写上并不错,但是它越来越弱,所以就按照这种排序。温燥性是增强,行气的作用是减弱。那么温中与温燥是一样的,也是按照排序是越来越强的,那么专门把它用于治疗中焦有寒的,当然越强的,就更加适合。但是这四个药,都有作用,都比较明显。它既是化湿药,又是温里药,温里主要在温中,至于止呕作用,那么也是按照这排序是减弱的,白豆蔻最好,它气味芳香很清爽,其它的,比较重浊,止呕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这四个药的相同的地方就这样,都可以认为它有这八个字:化湿行气温中止呕。那么行气和止呕,是以我们的排序由强到弱,温燥的性质,按排序是由弱到强,就注意有这么一个简单的区别,那么不同的地方,强调白蔻的对于湿温证当中的应用。

那么对于砂仁来讲,可能一般强调两点。第一点,一般的书上都加一个安胎,我们这里把它放在了此外,那么对于气机阻滞,或者脾胃有寒湿而影响了孕妇,出现了恶心、呕吐,那么可以用砂仁来减轻这些症状,它可以通过行气化湿,有利于胎动不安或者恶心、呕吐妊娠恶阻的治疗,但是它本身是一个温燥的药物,那么中医治疗妊娠期间,对于温燥性的药还是要慎用的,所以习惯有一个说法,产前宜凉,产后宜温。所以在妊娠期间,不是真正的寒湿阻滞,那么砂仁还不能乱用的,它不是一个普遍可以使用的,一个安胎的药,所以我们也是把它放在此外的一个原因。另外前人强调砂仁能够温脾止泻,好像微微有一点涩性,有的书上说脾胃虚寒的腹泻,考虑砂仁的多一点,所以虽然不是很特殊,但有这方面的倾向性,所以我们在砂仁的应用二,尤其强调了脾胃虚寒至吐泻,除了吐,强调了一个泄泻,这是一个细微的区别。那么草豆蔻,近年来现在的临床用的不多,往往只作为砂仁、豆蔻的一个代用品,在没有的情况下,用它来代替,另外不同(之处),就是真正是寒湿偏盛,湿浊很重,舌苔很腻,而且是白的,有明显的寒象,那么这时候,砂仁、白蔻的功力,显得不够的时候,那这时候可以用草豆蔻,也可以用草果。草果的温燥性比草豆蔻还要强,所以也是用于寒湿中阻,是寒证,强调了一个寒。但另外一点,草果在历来的书当中,都有一个截疟两个字,截疟可以治疗疟疾,我们教材上也是在功效里面没有保留。因为常用的中药,凡是古代文献里面提到了截疟的,比如说前面的青蒿,包括白头翁,或者以后的常山等等,现在用药理来作药效实验,对疟原虫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都有抗疟原虫的作用。草果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明显的作用。那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草果在古代治疗疟疾的方当中,不是单用,不是像青蒿,那么采一把来单用了以后效果都很好,它是在复方当中,在复方当中草果究竟是它本身就有截疟的作用,能够针对疟疾,抑制疟原虫,或是它在复方当中降低其它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或者说针对疟疾病容易出现的痰湿,用它的温燥的性质,使复方针对性更强,有利于疟疾的治疗,从现在来考虑可能后者的可能性大,那么草果用来治疗疟疾的一些复方,里面常常比如说有常山这些药,它本身就要引起恶心、呕吐。那么用它来降低呕吐不良反应,另外疟疾里面有一些寒湿偏盛的,舌苔比较白腻,那么用它来燥湿,治疗寒湿中阻、寒湿中阻,使整个方更加与证型合拍,可能更加主要。它不是直接针对疟原虫的,按中医的观点它不是直接针对疟疾的,所以这一点我们在此外(中介绍),本品芳香,燥湿散寒,辟秽化浊,又能截疟,用于寒湿偏盛的疟疾。采用了这样一个比较含混的这样的一个表述的方法,所以草果对疟疾本身是不是有特殊的、特效的治疗作用,那么需要研究的。所以我们这章里面的这八味芳香化湿药,就介绍完了。前面的四味药,当然各自有自己的一些个性,尤其是前面的三味,那么佩兰和藿香可以对照起来,后面的四味,因为它们都是同类的药,那么以白豆蔻为重点,砂仁和白豆蔻作对比,后面两味药要求更简单一些。所以我们就这样把它完全按白豆蔻来记忆,它的功效容易记,所以今天就介绍到地方。

本课程参考用书可通过如下链接购买:

前期课程目录: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麻*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桂枝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紫苏、生姜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蝉蜕、蔓荆子、葛根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淡豆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栀子、夏枯草、决明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芩、*连、*柏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紫花地丁、土茯苓、熊胆、野菊花、红藤、败酱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连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芒硝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大*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番泻叶、芦荟

张廷模:《中药学》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商陆、巴豆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乌头、木瓜、乌梢蛇等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络石藤、雷公藤、豨签草、臭梧桐、桑枝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苍术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厚朴、藿香、佩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豆蔻砂仁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