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慢性盆腔炎作为妇科常见病,常因肝郁脾虚、湿热瘀阻而缠绵难愈。
当归芍药散,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原治"妇人怀娠,腹中?痛"之证。然其肝脾同治、血水并调之妙用,恰合慢性盆腔炎"肝郁脾虚,湿热瘀阻"之复杂病机,实为异病同治之典范。
当归、芍药、川芎、白术、茯苓、泽泻
当归、芍药:养血柔肝,缓肝郁之痛。
川芎:行气活血,化胞宫之瘀。
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杜生湿之源。
全方肝脾同治,血水并调,使肝气得疏,脾运得健,湿瘀得化,正合慢性盆腔炎"肝郁脾虚,湿热瘀阻"之病理。
在临床使用过程,还需分型加减、内外合治,接下来分享一个具体案例:
罗女士,42岁,慢性盆腔炎病史8年。症见小腹隐痛绵绵,经期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如脓,伴腰骶酸坠,神疲乏力,月经量多色暗有块。舌紫黯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B超提示盆腔积液,双侧附件增厚。
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瘀结,治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红藤、败酱草、柴胡、枳壳。
我在当归芍药散的基础上增加了红藤,以清热解毒,专消盆腔痈肿,败酱草破瘀排脓,与红藤配伍可降低血清CRP水平,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解除盆腔气机郁闭
考虑到她病程较长,病史日久,体内的瘀滞、湿热之邪较顽固,单纯依靠内服药物可能难以迅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我还给她开了一个灌肠方,以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等清热解毒、化瘀利湿的药物为主。
通过灌肠给药的方式,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盆腔局部,增强对炎症的消除以及对瘀血、湿浊等病理产物的清除作用。
综合治疗2周后,复诊表示带下减少,小腹疼痛减轻。
1月后,B超复查积液减少,附件增厚改善。
3月后,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