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DONGJIA
今天说到的这个“怪兽哥斯拉”
它身高5米,体长8米
角像利剑,皮似盔甲
它曾是先秦时期最先进的武装力量
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多年
却在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的中国
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
消失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雨林里
最终,打败它们的不是奥特曼
而是如同蝼蚁的人类
版画·古代犀牛图自/网络
犀牛这么可爱
怎么可以杀犀牛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藏家非常不出名,他的收藏更加冷门,那就是——犀角器。
年,一个叫王懿荣的学者,在药店里买到了一种叫做作“龙骨”的中药,一经考察,人们便发现了轰动一时的甲骨文。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刻下甲骨文的龟类和骨类中就包含了犀牛角,在殷商时期,犀角是可以入药治病的。
殷墟·甲骨文图自/网络
那时,人们的养身方法是“以角为觚”,将犀角制成酒杯,希望在盛酒的时候,可以融入犀角的神奇药效:清热解毒、定神止血。
可用今天科学的解释来看,犀角杯装酒,纯属封建迷信,防病作用几乎为零。
清乾隆·犀角雕兽面纹爵杯图自/故宫
唐代,犀角的高级,可媲美夜光珠。
犀角杯曾被当作国礼,赠送给日本宫廷。现在,这只见证过中日友好的犀角杯,还完好地保存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中。
日本正仓院·唐代犀角杯图自/网络
如今我们能见到最精美的犀角器,主要集中明清两代。首先,我们得感谢一个人,那就是郑和。
在郑和下西洋之前,犀角主要靠外国人进贡。直到郑和海淘回来后,带来了大量的非洲犀牛角。当时的文人开始疯狂地在犀角上搞创作。
这波创作浪潮持续了二百多年,一直到乾隆晚期。他们将犀角用尽,才肯收手作罢。所以,现存最精美的犀角器,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
明代·犀角雕饕餮蕉叶纹螭耳杯图自/故宫
清代·犀角雕饕餮纹小方瓶图自/故宫
到了现代,犀角依旧很贵,比黄金都贵。
上个世纪70年代香港的中药店里,50克亚洲犀牛角售价约港元,当时50克黄金的价格仅仅值港元而已。
被取走犀角的犀牛图自/摄图网
富贵的背后是杀戮。古人说:蚌以珠剖体,象以齿焚身。贝壳因为珍珠而被解剖,大象因为象牙而被残杀,犀牛也一样。
年,因为非法猎杀犀牛猖獗,中国境内最后一头小独角犀(爪哇犀)被杀。至此,野生犀牛已在我国绝迹。
非洲犀牛图自/摄图网
年,一封国务院的红头文件明确禁止售卖犀牛角。
而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上,犀角买卖和走私军火、人口贩卖一样,可以获得丰厚利润。每年,约有多名非法分子,拿着AK47在非洲猎杀着犀牛。
目前,非洲野生犀牛已减少了95%,对于犀牛而言,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人类。
年,世界上最后一头白犀牛已经灭绝。图自/摄图网
年,马未都以收藏家的身份担任“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前往遥远的非洲,参与犀牛的保护行动,倡言道:“背负杀戮的收藏一文不值”;“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在利益面前,曾经鲜活的生命也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你说鬼神可怕?那你可曾见过人心?
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马未都图自/网络
一位医生
见证了犀角器的辉煌
叶义是香港的一位著名医生。很难想象,一位从医救人的医者,会喜欢浑身沾满杀戮的犀角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促成野生动物伤害的人员之一,可他似乎与猎杀者不同。
最初,叶义收藏犀角的那个年代,犀角还是未被禁止的收藏品,由于品类小众,几乎没有人会作假,因此,他曾收藏过最顶尖的犀角艺术品。
香港医生藏家·叶义图自/网络
上个世纪70年代,他的收藏之富,早已享誉中外。当时,香港还在英国的殖民之中,与大陆几乎是断联的状态,所以,多数人对他的了解甚少。
直到年故宫专门举办的《叶义先生捐献犀角杯》展览,人们才第一次知道了这位神秘的藏家。
明代·犀角雕锦地蟠螭纹杯图自/故宫
他几乎凭借一人之力,撑起了故宫犀角器的半壁江山。在当时,故宫馆藏的犀角器只有件,其中81件都是叶义捐赠的。
当时,除了上海博物馆里有几十件犀角收藏之外,其他博物院几乎很少有犀角的收藏,它们大多都集中在国外或是私人藏家手里。
清代·犀角雕夔纹三足杯图自/故宫
叶义是收藏大家,除代表犀角品类之外,他还是香港著名竹刻藏家。当时他还与香港艺术馆合作,联合举办过一个大型的竹刻展览,一共展出了件竹刻藏品。
期间,他们还合著了一本《中国竹刻艺术》的专著,向大众普及竹刻知识。
《中国竹刻艺术》上下册图自/网络
自古,强者之间都是暗自较量的。叶义在收藏圈是出了名的眼光毒辣,他玩鉴定唯一的对手是王世襄先生。
我们都知道王世襄先生是家具界公认的泰斗人物,除家具之外,竹木牙角漆,他几乎无一不通,而叶义就曾经向他发出过战帖,比的是竹刻,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波较量似乎从未停止过。
王世襄先生离世之后,将此生收藏的80件明清家具,悉数捐给上海博物馆,而叶义将自己收藏的81件明清犀角器,全部捐给了故宫,数量上正好多出一件。
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图自/网络
年叶义逝世,他将所藏的竹刻藏品,全部捐赠给香港艺术馆,促使香港艺术馆一度成为拥有最精巧、最全面竹雕艺术品的公立博物馆。此外,他还将件瓷器捐给台北故宫博物院。
叶义的毕生收藏,倾数捐给博物馆,未曾留给儿孙半分,这是一种无私的家国情怀。
清代·犀角雕山水人物图杯图自/故宫
心有灵犀一点通
犀角的艺术表达
唐代李商隐曾借犀角为爱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作者的灵感来自于古代的通天犀,这种犀牛的纹理首尾相连,被当做通灵的神物。
就像李商隐和爱人的情感,他们虽然相隔两地,不能时常见面,但心与心之间却是心意相连的。
清代·犀牛角图自/故宫
灵犀是爱情的美好,但在现实中,犀牛的纤维是极其容易被破坏,因此,就增加了工匠在雕刻中的难度。
一般而言,雕工好的犀角器传世品是非常少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界中,犀牛的角是用来打架的,所以经常会有损伤,次要原因是人为的破坏和消耗。
清康熙·犀角雕荷莲水草纹杯图自/故宫
如果不是叶义的慷慨相捐,我们今天很难看到如此精美的犀角器,那是明清工匠凝结而成的工艺之美。
譬如雕刻名匠:鲍天成、尤侃、尤通等人的犀角作品。
清代·犀角雕弥勒佛图自/故宫
鲍天成是明末江苏一带著名的雕刻能手。
在雕刻技法上十分娴熟,一般在犀角器中执壶的器型是十分鲜有的,这件壶的流和柄均采用了镂刻圆雕的技法,气势矫健,生动鲜活,是明末犀角艺术中稀有的珍品。
明代·鲍天成款犀角雕螭纹执壶图自/故宫
这是一件用非洲犀角刻成的菩萨像,制作者的名字已经不得而知,但这件作品的雕工十分别致。
头戴发冠,身披广袖法衣,左手捏念珠,右手托如意,双目微闭,端坐于桃花座之上,衣纹飘逸自然,自然柔和,值得细细鉴赏。
清代·犀角雕桃花座菩萨像图自/故宫
明代著名牙角雕刻家尤侃,凤仙花染色技法闻名,他因手艺高超和技术精湛,在康熙时被征入皇宫造办处。
后来人们就不再称呼他的名字,而叫他“尤犀杯”。
明代·尤侃款犀角雕葡萄禽鸟纹杯图自/故宫
明代·尤侃款犀角雕山水人物图杯图自/故宫
工艺至上
犀角从未消失!
现今,工艺技术正在不断地进步,我们不需要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牺牲生命去满足我们的需求。其实,像犀牛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点翠,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用鹅毛去代替翠鸟的羽毛。
在博物馆里一些历代仿制品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犀角的身影,它们记录着犀角曾有过的高光、绚烂的时刻,某种程度上,存在即是意义。
清代·德化窑白釉瑞兽仿犀角杯、九螭杯三只图自/雅昌艺术网
清晚期五彩九龙图仿犀角杯图自/雅昌艺术网
清早期·铜仿犀角杯图自/雅昌艺术网
清代·沉香木雕防犀角杯图自/中国嘉德
竹雕·仿犀角爵杯图自/雅昌艺术网
最后,我们应该感谢那些默默为中国文博做出贡献的人,正是因为有叶义这样的收藏家,不遗余力的收集中国文物,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如此精美的犀角雕。
福祸相依,面对那些生命的牺牲,我们才能警示过去珍视当下。
犀牛的家园正在消失,冰山也在缓慢溶解,我们,何去何从。
「参考文献」
1.《当收藏成为事业——捐献大家叶义医生的精神追求》
撰文:大力
审稿:初恋、古一翻
图片:除特殊备注之外,图片版权均来自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