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红楼梦中贾芸的花匠方椿,信手
TUhjnbcbe - 2024/9/8 9:17:00

《红楼梦》行文中提到的“花匠”“方椿”两个词,不是闲笔,而是作者曹雪芹有意为之。其目的主要是在小说中突现北京的地域文化和花卉文化,以其突出《红楼梦》这部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百科全书式的文化经典价值。

在曹雪芹眼里,他要努力打造的《红楼梦》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应该是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经典小说。他里面涉及到的官宦世袭、典章制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中医中药、建筑园林、饮食健康、服装配饰、字画古玩等等,都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把这些文化元素的描写隐藏在故事情节之中,不显斧凿之痕迹

“花匠”“方椿”这些词句具体在《红楼梦》里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第二十四回,贾芸打通了王熙凤这个关节,拿到了大观园栽种花木的肥缺,跑到凤姐那里去批字领票对牌子。

贾芸看那批上批着二百两银子,心中喜悦,翻身走到银库领了银子,回家告诉他母亲,自是母子俱喜。次日五更,贾芸先找了倪二还了银子,又拿了五十两银子,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里去买树,不在话下。

据说这里从“西门”出去,正是明清时期北京的右安门,那里相当于一个花卉市场,从事“花匠”职业的人很多,有卖花草树木的,也有替人承包专门搞栽种管理的。“方椿”是一个店铺或这家店铺主人的名字。

当时在北京栽种的树木品种很多,椿树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又叫香椿,椿树的幼芽是很好的菜肴。成品也有一种特别的香味,打置家具后能防虫蛀。北京还有长椿寺,估计起名时当与椿树有关。

还有桂花在北京也是很有市场的,如现在的地名有木樨地等。《红楼梦》中薛蟠的老婆夏桂花家里,就是专门在北京做桂花一条龙生意的。

小说中出现的词句没有一处闲笔,它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作用

我们仔细读《红楼梦》,可以体会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创作手法的妙处。举个例子,小说中开头出现了甄士隐,不但他是贾府的预演,而且最后也是以甄士隐作结。有了前面第二次刘姥姥进大观园板儿和巧姐的玩耍,就有后面三进大观园板儿和巧姐的情缘。有了戴权、夏秉忠、周太监的出现,就有后面元妃的薨逝和贾府的抄家。

“花匠”“方椿”这些词句在第三十七回再次出现,也是这种伏笔的意思。这里主要是写贾芸认贾宝玉为父亲,送了海棠花等来致谢的。

日夜思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洪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前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

虽然写的只是一些小事。但是正是写的这些小事,才使小说有血有肉,才反映出阶级地位和矛盾来。

贾芸大贾宝玉五岁,为什么心甘情愿要做贾宝玉的儿子,为什么要给贾宝玉送盆花,这是因为贾芸是贾府的远房子弟,他们要生存,只能靠巴结,在荣国府这边讨口饭吃。说起来,这社会阶层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残酷,都是泪。

对伏笔再三地照应,使前面不至于唐突,线索不至于中断,事情更显得真实

就这个”花儿匠”“方椿”之类的,要突出它的地域特色、文化特征,在行文上如果只是出现过一次,后面再没有交代,没有照应,那不是成功的,可以说那个是败笔。

后面最低要照应一次,如果是两次更好。如果粗心忘记了照应,那就只是一个点,没有形成线,起不到联络贯穿的作用,文章就显得松散,事件也缺乏真实性。

小说中的第五十六回,写贾探春在凤姐生病期间助理荣国府,兴利除弊,对大观园里的花草树木进行承包管理,其中又提到“花儿匠”的事情。

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

这里是“花儿匠”第三次出现,这既说了目前贾探春对大观园的改革,又照应了前头贾芸所说西门外买办花草一事。俗话说事不过三,这样三次提起“花儿匠”,就使这种卖花市场更显得真实,这种地域文化不是捏造的,是确有其事。

总之,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每个字词恰到好处,每个细节都有它的作用,基本上做到了无闲笔。对“花儿匠”、对“方椿”的描写也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楼梦中贾芸的花匠方椿,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