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将军大黄,配11种药对,都是核武器
TUhjnbcbe - 2024/4/28 16:54:00
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4657.html

大黄苦寒,有泻实热,破积滞、行淤血、泄腑气之功,故有“将军”之称,明代张景岳称为“药中四维”之一。

按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报导,大黄不但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明显的抑菌、中和毒素,而且还有致泻、止泻、止血、抗凝血,促进免疫、抑制免疫的双相调节作用,所以大黄是临床中的常用药,正确运用大黄无疑是提高疗效的门径。

药对是二种中药特殊的配伍方法,是组成方剂的主要成份。笔者积累一些经验,现介绍以下11种,以求正于同道。

一、芒硝、大黄治燥热便秘或热结旁流

芒硝辛咸苦大寒,《珍珠囊》载“其用有三:去实热,一也;涤肠中宿垢,二也;破坚积热块,三也”。

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清热导滞,攻下通便。治阳明燥热实证及热结旁流效果颇佳。

肠胃为腑,以受纳水谷,化生精微,传导糟粕之用。肠胃实热积滞,既不能受纳,又不能传化,形成此证二药合用,正如《药品化义》载“(大黄)……如积热结久,大便坚实、秘固,难以取下,又借芒硝味咸软坚,两者相须而用”,甚为合拍。

该药对之剂量,应视病情轻重而定,大黄生用以10克为宜,芒硝后下烊入以10克为宜。

体质壮实病情严重者,酌情加重剂量;反之,减轻剂量。必须说明,此乃祛邪重药对,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二、茵陈、大黄治湿热黄疸

茵陈苦平,有清利湿热、退黄疸之功,《别录》载“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

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清热利湿,退黄利尿。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之湿热型黄疸效果颇佳。

感受湿热瘟疫之毒,或肥甘膏梁湿热内生,内聚于肝胆,波及脾胃,胃失受纳,脾失运化,肠失传导,湿热外泛皮肤,内贮膀胱,形成此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

剂量:茵陈30克至60克为宜,大便秘结生大黄后下10克为宜,反之,制大黄以15克为宜。

三、金钱草、大黄治胆囊疾病

金钱草微甘寒,有利水通淋,清化湿热,解毒消肿之用。

按现代药理分析,有利胆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肝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弛,而使胆汁排出。还能使小便变成酸性,而促使存在于碱性条件下的结石溶解。

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清热消炎,利胆消石。治湿热型胆囊炎、胆结石效果颇佳。

如久服膏梁肥甘之物,湿热聚于中宫,胃中消化不及,胆汁排泄欠畅,肠道传导失职,以致形成此病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

剂量:金钱草以30克至60克为宜。大便秘结用生大黄10克为宜,大便软而不畅用制大黄10克为宜。

笔者临床治胆囊炎常加用荷包草、虎杖,治胆结石常加用海金砂、生鸡金。

四、红藤、大黄治肠痈肿块

红藤苦平,有清热解毒之功,长于清热解毒散结。

一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清热散结。治湿热肠痈肿块,效果颇佳。

适用于:右下腹疼痛,按之有肿块、压痛,腹皮绷急,伴有脘腹胀闷,欲呕食少,大便秘结或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等。

嗜食膏梁厚味,积热聚湿,凝于肠道,以致肠道失传导之职,涉及阑尾,形成此病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

剂量:红藤以30克为宜。大便秘结,体质壮实,用生大黄10至12克后下为宜,反之,减轻剂量。大便通或通而不爽,用酒炒大黄10克为宜。

笔者临床常加败酱草、牡丹皮,疗效更佳。

五、花蕊石、大黄治热实血证

花蕊石酸涩平,有止血化淤之功,《本草从新》载“专与肝者血分,能化淤血为水,止金疮出血”。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清热止血,祛淤和络。治热实证之吐血、`咳血,效果颇佳。

适用于:吐血色红或紫暗有块,脘胀腹闷,口臭便秘;或咳嗽痰中带血、咳吐紫血,胸胁疼痛,伴有舌质红紫苔黄糙,脉滑数有力等。嗜食辛辣,或素体热盛,饮酒过多,或暴怒肝火横逆,以致火盛迫血妄行,以致形成此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

剂量:花蕊石以30克为宜,大便秘结、血量多用生大黄15克为宜;反之,制大黄10克为宜。

六、蚤休、大黄治疗疮疖

蚤休苦微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消肿解疼之功,《本经》载“主惊痛,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

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清热散淤,解毒退肿。治热性疗疮、痈、疖,效果颇佳。

适用于:初起皮肤有粟米状,或痒或麻,根深坚硬,继后红肿发热;或皮肤局部红肿热痛,迅速化脓;或多处皮肤色红,灼热疼痛,肿势局限;伴有寒热口渴,小便赤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等。

久嗜膏梁厚味,内蕴湿热火毒,或因外邪引发,邪毒壅滞,营卫不和,气血凝滞,形成此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

笔者经验:此类病证用此药对的指征,主要是色红、根脚硬痛,脉舌仅作参考之用。

剂量:蚤休以30克为宜,生大黄以10克至15克为宜。

七、甲片、大黄治血淤癥块

甲片咸微寒,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之功。《本草从新》载“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

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祛淤散结,消疮通络。治脘腹疮块,推之可移,形神未夺者,效果颇佳。

适用于:脘腹癥块,触之可及,推之可移,并非石硬,伴有精神尚可,胃纳一般,食后脘胀,大便不调,舌质暗或有淤点、淤斑,脉弦或沉弦等。

情志抑郁,饮食损伤及感受邪毒后,失治或误治,气机郁滞不解,以致血淤停聚而成癥,形成此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

剂量:炮甲片以10克为宜,酒炒大黄以10克为宜。必须说明,癥块的患者大多夹有气虚、血虚之证,此药对运用时酌情加入益气养血药、更能提高疗效。

八、葛根、大黄治痢疾

葛得甘辛平,性升,为升发脾胃清阳之要药,有解表透疹,生津止泻之功。《用药法象》载“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

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调理脾胃气机。治湿热或食滞之痢疾,效果颇佳。

适用于:腹部胀痛拒按,下痢赤白,一日几次或数十次之多,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便后腹部略舒,伴有胃纳不佳,或暖酸腐气,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湿热(或食滞)蕴结肠道,肠道传导失职,以致脾胃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气机不利,用此药对,升清降浊,甚为合拍。

剂量:葛根以8克为宜,大黄应视患者体质、病情轻重而定。体质强、病情重,用生大黄8克至10克;反之,用制大黄6克至10克。

九、附子、大黄治关格呕吐

附子大辛大热有毒,为温补肾阳之要药。正如《珍珠囊》载“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

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温阳泄热,平呕止吐,利尿泌浊,降尿素氮。治肾阳不足,湿热内聚,尿素上泛之呕吐,效果颇佳。

适用于:呕吐清水或黄水,并夹尿臭,伴有面色黧黑,全身浮肿,小便黄赤量少或似无,大便秘结,舌质胖呈水晶状苔浊腻,脉沉小等。

生化检查血尿素氮增高。浮肿失治或误治,湿热内聚,脾肾阳虚,以致肺失清肃,气化不利,尿毒泛滥三焦,以致水液代谢严重素乱,形成此证,用此药对,有温阳不助热,清热不损阳之优,甚为合拍。

剂量:应视阳虚、湿热程度而定,阳虚甚附子先煎30克为宜;反之,10克为宜。湿热甚,大便秘用生大黄后下15克为宜;反之,制大黄10克为宜。

十、黄芪、大黄治单项胆红素增高症

黄芪甘微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按现代药理分析,黄芪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

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益肝退黄,扶正祛湿热。治慢性肝炎或原因不明单项胆红素增高症,效果颇佳。

适用于:面目暗黄无华,小便略黄,肝功能单项胆红素增高,伴精神不佳,胃纳无味,食后脘胀,胁肋隐痛有压痛,大便欠畅,舌质胖淡红苔黄腻,脉小软等。

感受湿热瘟毒,失治或误治,正气虚弱,湿热尚恋,导致虚实相兼,形成此证,用此药对,有补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之优,甚为合拍。

剂量:黄芪以15克为宜,制大黄以10克至15克为宜。

笔者经验若挟血淤者,加用丹参、赤芍,有事半功倍之用。

十一、五味子、大黄治谷丙酶增高症

五味子酸温,《本经》载“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清利湿热,降酶益肝。治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后期单项谷丙酶增高症,效果颇佳。

适用于:胁肋隐隐疼痛,时胀闷不舒,胃纳不佳,伴有食后脘胀,大便欠畅,小便时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小弦等。

生化检查肝功能单项谷丙酶增高。急性肝炎大多是湿热疫邪侵入人体而成,失治或误治,湿热尚留,久则伤阴,肝阴不足,肝失柔和,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此二药据实验结果均有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作用,二药同用,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降后无反跳之忧,故该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

剂量:五味子研末吞6克为宜,制大黄以10至15克为宜。

笔者临床运用,湿热甚者,加田基黄、垂盆草之类;肝阴亏甚者,加白芍、麦冬之品。

以上11种大黄药对,一种至七种为相须药对,即与大黄部分功用相似的药物组成药对,取得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疗效。

八种至十一种为相反药对,通过与大黄功用相反药组成药对,产生了异乎寻常的疗效。

八种为升降相反药对,九种为寒热相反药对,十至十一种为补泻相反药对。

最后尚需指出,口服大黄药对后:大便呈黄绿色,服药后第一次大便更为明显,是其正常反应;大便次数增多变稀,或排出腐秽较多,这是排泄有害物质,调节胃肠功能的正常反应,不必改弦易辙,多次服后大便反而成形。

假若是纳食减少,胃腹隐痛,呕吐清水,大便溏泄不畅,乃大黄苦寒损伤脾胃阳气,轻者停药即愈,重者用温里药调治之。

1
查看完整版本: 将军大黄,配11种药对,都是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