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前年8月到公元前年12月,刘邦阵营和项羽阵营之间的“楚汉战争”打了5年多。两个互相敌对的阵营在华夏大地上进行了一场漫长的全面战争。
即便是秦灭六国之战的规模和烈度,也无法与“楚汉之争”相比。因为秦灭六国之战,是秦国一个一个消灭六国,而不是两个集团的全面战争。
而且这场战争特别有意思,那就是项羽赢了无数次,但唯独输掉了最后一场战略决战。刘邦则输了无数次,唯独赢了最后一场战略决战。
徐州的刘邦巨像
战无不胜的项羽,被战无不败的刘邦围困在垓下。神威无敌的霸王项羽竟然一战而灭,真是奇也怪哉。
究其因果,项羽长于战术和临场指挥,每一场战斗都打得很漂亮。但他没有自己的战略目标,仅仅是为了打而打。所有的胜利,包括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这样的精彩战斗,都并没有积累成战略优势。而刘邦,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次失败竟然反而在为他积累战略上的优势,最终形成了对项羽的诱敌深入和垓下合围。
刘邦对项羽,足可以说是战略思维对战术思维的碾压。
江苏宿迁的项羽像
神威无敌的项羽:百战百胜的将*,但却没有战略思维
刘、项的每一次正面交锋,几乎都以刘邦的完败为结尾。在战术和临场指挥上,项羽完全是碾压刘邦,好几次打得刘邦全*覆没,只身逃亡。
比如,彭城之战。项羽带领三万精锐骑兵,一路长途奔袭,极短的时间内直捣刘邦的彭城。刘邦完全没有料到项羽这支*队的出现,被杀得全*覆没。还在彭城妻子父母也被项羽抓获。
项羽骑兵远袭彭城
这一战,项羽击溃了刘邦和他盟友的*队合计五十六万。
项羽这种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将骑兵组成大规模*团快速奔袭的飘逸战法,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几乎成了后来西汉骑兵作战的典型战法。汉武帝时期,汉*就是靠着这种战法彻底击败了匈奴人。项羽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使用骑兵集群作战的人,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是“冷兵器时代的古德里安”。
作战飘逸的西汉骑兵
再比如,荥阳之战,刘邦被项羽切断粮道,士兵哗变溃逃。刘邦最后身边只剩下了几十个骑兵逃走;
成皋之战,刘邦被项羽困在了成皋城里,和夏侯婴悄悄挤一辆车才逃出去。
项羽好几次把刘邦打得丢盔卸甲,然而却又多次“放虎归山”,总是满足于战术目标的达成,并没有想过他和刘邦是在争天下,战略目标是彻底歼灭对方,而不是战斗的胜利!
影视剧中的刘邦
刘邦:战略明确,就是争天下,其余都可以分,都可以让
与人同利:只要天下姓刘,封地、财宝、战利品都与功臣们分享
楚汉之争,并不是刘邦带领的几万人和项羽带领的几万人在彭城、在成皋、在荥阳的“战斗”。而是两个阵营的全面战争!
刘邦虽然小战斗全都失败了,然而却一直在积累战略优势。支持刘邦的人越来越多,刘邦整体上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强。而刘邦的秘诀就是“与天下同利”。
也就是*老之学的“不争”: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愿意充分地让渡各种利益。
影视剧中的刘邦
刘邦击败项羽,取得天下之后,曾在洛阳的宫殿里和群臣宴饮。他问众臣说:“你们不要骗我,哈哈,告诉我,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啊?”
群臣回答说:“陛下您让人攻城略地的时候,攻下的城池就与攻打的功臣们分享,让他们自己统治,这是和天下人分享天下啊。而项羽则嫉妒贤能,得到了土地,把一切财宝都占为己有,不愿意分给功臣们,这样愿意归附项羽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恰如刘邦的臣子们所说,“与天下同利”,这是刘邦取得天下的最主要的原因。韩信、张良等人都为刘邦提及过这一点。韩信甚至对刘邦说:“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乌江自刎的项羽
知人善用:把资源给那些能发挥它的贤臣,不怕臣子比自己强
当然,“与天下同利”的基础,是刘邦会用人,敢用人,愿意用人。
反过来说,项羽之所以不愿意与人分利,还是因为不信任别人,不敢用人,不愿用人。
所以,刘邦在听了群臣的回答后,微微一笑,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论战略筹划,战术策划,粮草调度,我比不过子房(张良);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组织生产,我不如萧何;论临阵指挥,带领*队,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龙凤,却愿意为我工作,而我也能让他们人尽其用,这就是我能得的天下的原因。项羽明明有范增这样的贤才,却不能知人善用,这就是他为什么会被我击败了。”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刘邦会用人这一点,韩信、张良都看得非常透彻。韩信在汉中曾对刘邦说:“项王这个人啊,不能任用良将,只知道自己冲锋,这是匹夫之勇啊!”韩信还对刘邦说“只要汉王能善用天下勇武之人,天下便攻无不克。”
张良则在信中对刘邦说:“九江王黥布,是楚*的猛将。但项羽却和他合不来;彭越和齐王田荣正在梁地造项羽的反。汉王现在手下只有一个韩信可以用。为什么不约定把关东之地分给这三个人呢?这样三人立刻就能为汉王所用,汉王马上就能击败项羽。”
献计的张良,恰恰是刘邦说自己能知人善用的“三杰”之一。
对比之下,被项羽冷落的贤臣范增
曾国“偷师”刘邦,平定太平天国
后世,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就学习了刘邦的办法——与人同利,知人善任。
和刘邦一样,曾国藩也是个不善指挥的人。他面对太平*,也是屡战屡败。和刘邦面对项羽时一模一样。
然而,他和刘邦一样,敢于放权,敢于分利。他把*国大事委托给擅长攻坚的弟弟曾国荃,善于带兵的诤友左宗棠,善于操练水*的弟子李鸿章,自己则居中做沟通协调,这就学习了刘邦的知人善任。
“百无一用”却又“无所不能”的曾国藩
同时,他从来不吝啬保举部下,总是帮这些部下向清廷争取功名、奖励,这样将士们就愿意为他效死力,这就是学习了刘邦的与人同利。
反之,太平天国的天王们则犯了项羽一样的错误——想把所有利益都抓在自己手里。
项羽没有看清楚自己和刘邦在争夺什么,太平天国没有看清楚自己和清朝在争夺什么。所以他们不知道哪些利益不能让,哪些又应该让出来,最终走向了失败。
以此观之,刘邦和曾国藩的成功并非只是巧合,而是战略思维大师的成功!
什么是战略思维?
答:它不断地叩问,自己要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战略思维死死抓住自己最核心的目标,放弃那些看上去很诱人,但是实际上会损害最终目标达成的利益。
天平天国高层内斗——天京事变
反过来说,如果不是因为碰上了刘邦,战术大师项羽是完全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刘、项都是世间罕有的英雄。
三国末期,司马家统一了天下,建立了西晋。当时的名士阮嗣宗曾经去观摩观楚、汉之战的遗址,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可见,阮嗣宗眼里,司马家是竖子,而刘、项都是真英雄。无论是战略大师统一天下,还是战术大师统一天下,都比司马氏强多了啊!
好了,楚汉争霸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