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白癜风呢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21/4699270.html众所周知,“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说的就是三伏天起于夏至来临后的第三个“庚日”。“庚”指的是天干数字,一般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
入伏后,我们经历的第一个10天叫作初伏(也叫头伏),而后,我们将进入中伏(也叫二伏)。而立秋节气过后的第一个庚日则称为末伏(也叫三伏),总体叫“三伏”。
一般来说,初伏与末伏固定是10天;中伏的时间则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这主要由夏至到立秋之间一共有几个庚日来决定: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到末伏间隔为10天,有五个庚日则间隔为20天。
所以说,年“三伏”时间表如下:
初伏:7月11日至7月20日为10天;
中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20天;
末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10天。
又是一个plus版的三伏天,众所周知,三伏天过不好,就很容易生病,在人体内留下病根,比如中暑等。而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等生病之后再去治病,而是学会防病。
所以,想要身体好,三伏重在“防”和“养”!
防三邪
1、防寒
夏季虽然天气热,但受到冰箱、空调等现代化家电的影响,我们所食所处都与寒凉脱离不了关系。
长此以往,人体容易出现中气内虚,风寒易趁虚侵袭导致疾病,因此,大家应该尤为当心。
一是颈椎防凉,二是喝水不要太快: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毫升即可,不要贪凉。
三是肠胃防凉:夏季是肠道问题的高发期,大家平时要注意护好腹部,不穿露脐装、不打赤膊,防止“风邪”进入体内,伤及脏腑。
虽然比起女生而言,男性的阳气更旺,但受到空调、冷饮、熬夜、过劳等各种因素影响,脾肾阳虚的男性也越来越多了,出现虚胖汗多、腰酸背痛、腰腹赘肉、疲软乏力等表现。
今年的三伏满满40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进行调理。如久咳、哮喘、慢支、鼻炎、慢咽、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还有一些关节病痛、风湿等。
这些冬天的易发病,大都与阳气不足、寒邪侵犯有关,所以在阳气旺盛的三伏时期进行治疗调养,借助天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医院去做三伏贴、三伏灸等治疗。
寒性体质的日常调养,如阳虚、气虚、血瘀、气郁(怕冷)、痰湿(怕冷)的人可以借此时做艾灸,排除身体里集聚的寒气。
每天可选择1~2个穴位用艾条悬灸(就是点着艾条,靠近穴位),每次灸到皮肤发红热烫,但是又能忍受为度。
但现代人实在太忙、太懒了,推荐用三伏贴,简单方便,对体寒、阳虚、气虚、痰湿的人是最好的!
同样可以用艾灸的配穴,建议入伏、中伏、末伏,每天上午贴4~6小时,连用3天,休息一周,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坚持整个伏天。
医院都会有贴三伏贴的服务,有空的话记得三伏的日子,提前预约贴敷就好。功效配方都大同小异,基本都会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生姜。
我医院贴伏贴的朋友定制了三伏穴位贴,根据传统古方伏贴配伍做了优化,特别加了一味补气的*芪,扶正补气的圣品,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要提醒的一点是,三伏灸或者贴伏贴之后,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2、防暑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
中医认为,夏季暑气盛行,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如果不及时补充津液,会出现高热、烦躁、头晕、头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压下降。
中暑者多为高温环境中工作的户外工作者,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因此,大家平时在户外活动时要避免太阳直接暴晒,赤膊烈日下工作,容易灼伤皮肤,也容易中暑。
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是最容易中暑的时间段,尽量减少外出。及时补水,少量多次,加强房间通风、降温。
3、防湿
夏季雨水多,湿气较盛,身体容易被湿邪趁虚而入。如果此时再过食生冷寒凉,容易造成脾失健运,最后导致湿气内生。
湿气在体内滞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皮炎湿疹、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甚至诱发关节炎等健康问题。因此,三伏天里大家要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可以使用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以祛除湿气,出行时也尽量避免淋浴。
另外,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过食寒凉或肥甘厚味之品。
中医界强调“天人合一”理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三伏天气温最高,自然界的阳气也最旺盛,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充沛。因此,三伏天最适宜温补阳气,驱散寒邪,一旦错过,又要等下一年了。
《*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即阳气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阴气形成了身体。阳气,即我们平常说的“元气”,“真气”,它储藏在人体的肾里,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它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阳气旺盛的人手脚温暖,抵抗力强,消化吸收能力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精神百倍,充满自信;阳气不足者,则形同枯木败草,体弱多病,了无生机。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当阳气耗尽,人体就会变成空的躯壳,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所幸的是,阳气不是“奢侈品”,耗掉了,我们可以补充回来,并加以“养护”,就像手机要充电,汽车要加油,才能维持正常机能的运行。
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家可以通过适当锻炼来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不要“过汗”,否则会损伤身体机能。
对于寒湿体质,或是素有脾胃虚寒的人,则可尝试“食补”。教大家几个养阳食谱,大家日常也可以做来吃。
羊肉
其中,“吃羊肉”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堪称能吃到肚子里的“三伏贴”。中医认为,羊肉具有补虚祛寒、温补气血、益肾补衰、开胃健身、助元益精的功效。
对于虚寒类病证,均有很好的疗效。不过,伏天的羊肉,不要红烧、煎炸和烧烤。
比较推荐的食用方法就是熬制成香浓的羊肉汤,可以在里面放少许冬瓜,中和一下燥热之性。直接喝汤吃肉,或者煮面食用皆可,吃完出一身汗,痛快地排一排湿气,身体会轻松很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医生“盖章”的寒湿体质可以这么吃,对于正常人来说,本身怕热,这么吃更容易上火。
生姜
俗话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甘辛而温,具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姜作为夏日养生神器,也是祛湿、养阳、健脾胃的好帮手。推荐2种姜的吃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1、醋泡姜
醋泡姜是一种养生的方法,具有养胃、提升人体阳气的功效。
醋泡姜就是选用新鲜的生姜切片,加醋没过姜片,依据个人口味可加入一些红糖,腌制一个星期,便可以食用了。
这个方子是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秘诀。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路老就和孔子一样,养成了每天“不撤姜食”的习惯。这个习惯坚持了40年,90岁高龄的路老,确实在脾胃方面受益很大。
吃姜时加醋本来就是很好的养生方法。因为酸味儿是收敛的,于是姜宣发的力量便收敛进去了,姜性由此变得平和起来,也没有姜的一大股辣味儿了。我们平时说的男性阳气不足,其实都是属于肝阳不足。吃一点醋泡姜,就可以把这个药劲儿一下补上,既升阳气,又疏发肝气。
每天吃醋泡姜对人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醋泡生姜不仅养生效果极佳,而且作为一道调味的小凉菜,味道也很不错,不过东西虽好,但不要贪吃哦,每天2-4片即可。
如果没有时间自己来做醋泡姜,我们找到了一款绝好的即食品。对比了不下10家供货商,试吃之后,这款接近满分。一点乱七八糟的添加都没有,良心手作,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每天吃3片,一罐可以吃15天,4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2、冰片姜
冰片姜产于铜陵市,从明代起,即为贡品。其色白肉嫩,嚼之无渣,故名冰片姜。其味香甜辣俱全,食之能生津开胃,祛寒解毒,清痰正气,是健身强体之佳品。
做法:生姜清洗干净后切成细丝。无油干净的炒锅中倒入红糖和少许清水,将红糖溶解。倒入姜丝,中火炒到糖浆冒出大泡,转成小火翻炒。当看到锅边出现一些糖霜,姜丝粘在一起时关火。继续不停地炒制,姜丝慢慢变干,上面裹满糖霜时就可以了,分装在小袋子里密封,随身携带,方便又健康。
这个甜丝丝的姜片特别适合不爱吃姜但体内湿寒重,伤了脾胃的朋友,像是很多小孩子,喜欢吃冷饮雪糕,无形中就伤了脾胃,内生寒湿,这时候可以适当吃一点这个姜片,以及宫寒的女性朋友,这个小零食可以经常吃。
如果觉得太麻烦,我们有现成已经制好的醋泡姜和冰片姜,冰片姜更有红糖和白糖两种口味可供选择。
我们的姜都是选用最嫩的铜陵白姜,鲜姜皮为白略呈*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它作为铜陵“八宝”之一,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都是无添加,良心手作。吃姜本是可以养肝脾胃的,加了添加剂,需要用肝脏来代谢,身体反而受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