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白癜风的偏方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大蓟、小蓟
大蓟和小蓟,这个都是菊科的两种不同的药物,大蓟它的植株高大一些,叶片尤其是基生的叶也要大(些),有的可能二三十公分长,那叶裂也很深;小蓟植株比较矮小一些,它还不如车前草,比车前草、蒲公英那些还要矮小。它们都是典型的头状花,都是这种偏于紫色的,尤其是在秋天那些山坡上,能够看得见。所以这两个药它们来源是相近的,菊科同属的两种不同植物,只是有大小之分,所以分别叫做大蓟和小蓟。这两个药在功效、性能、主治这些方面也基本上是相同的。
不同的地方,也是细微的区别。第一,两个药都是凉血止血药,都能够凉血止血,都可以广泛的用于多种血热妄行,就是我们前面概述当中所讲到的,也不管是来源于肺的咳血或者鼻血,来源于胃的或者吐血,或者就是比如说膀胱的尿血,或者大肠的便血,或者妇科病当中的崩漏,或者皮下出血等等,这样一些出血证,其实都可以广泛的使用。但是这两味药在凉血止血药当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两个药物虽然是凉血止血药,它略有一点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在古代的本草上,就提到了这两个药的化瘀的作用或者说活血的作用。但是这个活血化瘀对于这两味药来讲,还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功效,为什么呢?它只能是在用它其他用途的时候,它有这方面的倾向性。比如说用于凉血止血,它不容易留瘀,好像是在凉血止血的方当中少量的加了一点活血化瘀的药物,就那么一个意思。它本身单独使用,对于瘀血证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所以它主治当中没有瘀血证,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但是作为一个凉血止血药,它和其他同类药相比,它不容易留瘀血,有活血化瘀的倾向性。所以只能说一个倾向,不是一种独立的功效,所以我们把它作为在凉血止血药这个功效下面的一个个性特征。所以我们书上比如说在大蓟的第一行到第二行应用一,本品甘寒而凉血,略有化瘀之力,止血而不留瘀,就这么一个特征。所以就是对于血热妄行,用得很广泛。如果热象不是很重,微微有一点热,或者热不明显的,也可以炒炭以后使用,那么它就偏于收敛止血了,也可以用于没有血热的这种出血证。这是第一方面的功效。第二方面解毒消痈,用于热毒疮痈,不管内服或者外敷,从古到今都常有使用。配伍前面我们学过的解毒消痈的,比如说金银花、连翘、大*、*连等等都可以使用,像蒲公英这一些(药也可以)。在有的中药书上对于第二功效,它就写化瘀消痈或者散瘀消痈,这样两种表述的方法,一个是我们教科书解毒消痈,和另外一种散瘀消痈,因为我刚才讲了,对于大蓟或者小蓟它作为清热解毒药,它可以单独用于热毒病证,所以它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功效,而且还比较重要的功效。但是它(的)活血化瘀不能独立成为一种功效,它不能单独的治疗瘀血证,所以治疗疮痈也是兼有活血化瘀的倾向。因为疮痈肿痛为什么局部要红肿疼痛?根据《内经》的说法,就是热毒瘀滞,因为它不但有热毒的壅盛,往往“逆于肉里,乃生痈脓”,那也就是说局部有一定的瘀血,所以才会红肿疼痛。所以清热解毒消痈的方当中,少量的配伍一点活血化瘀的药,有利于热毒疮痈在初期的消散。比如说我们前面讲这个牡丹皮、赤芍药(时),就是它凉血和活血化瘀综合起来它可以用于疮痈肿痛,但是必须配伍清热解毒的药。化瘀只是在疮痈的早期治疗当中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大、小蓟来说,也是,应该清热解毒是主要的,清热解毒有利于疮痈的消散。活血化瘀,消散瘀滞,仅仅是治疗疮痈很次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也有的教科书,解毒散瘀消痈,把它并列出来,就六个字。六个字一组的功效,有的又觉得有一点别扭,所以我们为了保持四个字,还是强调它最主要的,清热解毒是主要的,这个兼有散瘀的倾向是次要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它对于疮痈的应用,在清热解毒的同时,与它的活血化瘀的倾向,也是密切相关。所以大蓟、小蓟基本功效都是这么一种情况。
另外这两个药,都有利尿通淋的作用,都可以用于湿热淋证。另外现代研究,都有微弱的降血压的作用,所以高血压表现为肝热盛的,这两个药物近年来临床医生都在使用。另外都能利胆退*,本身它有清热作用,又有利尿通淋(作用),所以它也能清利湿热,包括利胆退*,所以也可以用于湿热*疸。这个我们不要求,同学们知道这两个药它都能够利尿通淋,所以湿热淋证它可以用。都能够降血压,所以高血压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另外都能够利湿退*,或者利胆退*,湿热*疸这两个药都可以。但是相比较,小蓟的利尿通淋的作用要强一些。所以在古方当中,比如说今后我们方剂学要学的一个小蓟饮子,治疗血淋的,它既凉血止血,又能够利尿通淋,所以相对来说在出血证当中治疗血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现代研究这两个药,都能够收缩子宫,尤其是小蓟,而且小蓟的根更加明显。所以现在对于妇科病的出血,我们前面学的像贯众这一类的药,这种情况它也是可以使用,但这个方面是很细微的区别。兼有的散瘀功效,一般认为大蓟要强于小蓟,小蓟利尿通淋要优于大蓟。所以消散疮痈可能大蓟就效果要好一些,如果湿热淋证尤其是血淋小蓟的效果要好一些。所以这两个药学了以后,它们相同的地方都能凉血止血,而且不容易留瘀,广泛的用于各种血热妄行。第二都能解毒消痈,可以用于热毒疮痈,而且也是兼有散瘀的倾向。不同的(是)大蓟散瘀的作用优于小蓟,小蓟利尿通淋的作用优于大蓟。大概有这么几句话就够了。这是前面的两个药。
地榆
下面第三个药地榆,地榆刚刚在春天它发苗的时候,基生的叶是铺在地面上的,所以在本草学上说它的叶片布地而生,紧贴在地面上。就像我们见到的那些菠菜、小白菜,刚长出来的时候,叶片贴近地面,前人说的布地而生。它这个叶片的形状仿佛有一点像那个大的那种乔木树,榆树,尤其北方华北地区很多,南方也有,所以它的叶片形状像榆树,但是它是一个草本植物,布地而生的,所以把它称为地榆。地榆作为一个凉血止血药,它就是一个苦寒的了。所以它的清降的性质比较强,所以它也可以广泛地用于多种血热妄行的,比如书上的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等血热妄行,但这个药由于它这个苦寒清降的,或者说苦寒沉降的性质,在这一类药当中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它主要就用于下焦的血热妄行。下焦的血热妄行,比如说便血、痔疮出血、血痢或者崩漏这样子一些偏下的。治疗出血证前人的经验呢,像这一类的它用清降的药物,这个热邪比较盛的,地榆就有这方面的特征。所以我们书上在第二行应用一,突出这个特点,尤其适合下焦的。所以在一些治疗血痢或者便血、痔疮肿痛的出血的方当中,地榆比大蓟、小蓟用得多。
古方治疗血热妄行的崩漏有一个地榆苦酒煎,苦酒就是醋,单纯的地榆一味药,量比较大一点,15到30克,用醋来煎,对于血热妄行的崩漏能够减少出血量,这个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经验方。这是这个药的第一个特征,主要是下半部分的,它作用在下焦。第二,这个药炒用了以后,它的收敛性比较强,所以炒用它主要是属于一个收敛止血药。不管有没有热象,不管内服或者外用,对于出血证它都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收敛止血的效果。所以我们书上有的说这个药既是凉血止血药,又是收敛止血药,实际上与炮制有密切的关系。生用的时候,它基本上或者主要的都是凉血止血的,炒炭以后用地榆炭它的清降的性质就不是那么明显,是以收敛止血为主的。所以与炮制密切相关。第二个功效也是清热解毒,能够解毒敛疮。对于地榆来讲它促进疮痈肿痛的消散,不管内服和外用都可以,比如说热毒疮痈,它可以局部外敷,也可以内服,在复方里面煎汤服。但是相对而言,外用的情况多一些,对于热毒疮痈,地榆外用的多于内服的。另外这个敛疮,就是疮痈的后期用地榆来,主要是外用,内服它没有这个敛疮的效果,主要在外用的情况下,才有。这个给药的途径要把它明确。地榆在近年来的临床上,常常用来治疗烧伤、烫伤,实际上是把它的清热解毒和敛疮一个综合的应用。它比如说局部的使用的时候,它对红肿、灼热的疼痛这些能够明显缓解。另外它的收敛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分泌物,它形成一个保护膜,有的时候也不容易感染、化脓,更多的是发挥了它收敛的作用。所以是治疗烧伤、烫伤、湿疹、湿疮都非常常用。但是要注意,就是强调大面积不能大剂量的使用,因为它含的水解型的鞣质很容易通过破损了的皮肤吸收进入体内,最后在肝脏分解的时候,容易形成这个肝脏毒,药物性的肝炎。所以在一些书上,就强调它不能大面积的使用。实际上凡是烧伤、烫伤不仅仅是地榆,什么药都不能够大面积的使用,大面积的使用都不安全。只是说同类药当中,因为它含的是水解型的鞣质,很容易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到达肝脏,所以这样子从这个角度来强调还是必要的,这是关于地榆。
槐花
下面一个药槐花,这个就是中国槐,中国南北都有的一种槐树,用它的花蕾。这个里面两层意思,第一层,现在全国有一种从西方引进的洋槐,也是豆科的,洋槐开的花一般不作槐花使用。是传统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这个中国的槐,都是很高大的乔木,用它的花这个部位作为药用,才是我们这里要学的。第二它采收的时间,在花蕾的时候采收,不能用它开放了的花朵,这个药效就不明显。所以很多医生开处方的时候,强调它是花蕾而不是开放了的花,所以往往把它称为“槐米”。那因为它没有展开的花蕾,就像米粒状那种圆柱体的像米粒那么大小。所以写槐花它也是指的花蕾,写槐米也是指的花蕾,所以这个没有区别。
槐花作为一个凉血止血药,它也是可以广泛的用于各种血热妄行的出血证。这一点它和地榆一样,也是偏于苦寒沉降的,所以它和地榆常常配伍在一起,主要也是治疗下焦的一些血热妄行的,比如治疗痔疮出血或者便血这样的一些出血证。所以这两个药在这方面很相似。另外槐花虽然没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是它也是清热药,它主要在清肝火。槐花的清肝火表现在可以用于多方面的肝热目疾,首先它可以用于目赤肿痛,所以称它为肝热目疾,这个和夏枯草那一类的药没有什么区别,可以同时使用。另外它的清肝火,可以用于肝火上炎的眩晕头痛,这一个功效,现代研究它有一定的降血压的作用,尤其是槐花里面含的芸香苷。芸香苷又叫芦丁,芦根的芦,甲乙丙丁的丁,这是一个译音,在英语的名称里面这种化学成分就叫rutain,芦丁是一个音译。这个化学成分现在西药里面也广泛的研究,认为它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管的脆性,所以对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现在把它用于治疗高血压这一类的患者,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不容易比如说出现脑血管的意外,不容易出现出血。所以后来根据这个芦丁的化学成分,把它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现在西药里面就是有很多芦丁类的药物。比如说曲克芦丁,全世界都使用,把它用于治疗高血压这一类,或者眼底出血这样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西医治一个高血压经常开一个复方芦丁片,其实也就是维生素C和这个芦丁配伍在一起的一个片剂。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它的清肝不完全是用于目赤肿痛,就是肝火上炎引起的高血压这一类的病证,眼底的一些疾病它都可以使用。现在有很多人把槐花作为饮料,喝槐花茶主要就是后者,作为一个避免高血压引起脑出血这样的一些后果。现代研究槐花作为止血药,炒了以后或者炒炭以后,它里面的芦丁可以转化为鞣质,可以增加它的止血效果。所以如果要作为止血药用,一般是炒用。它保护血管的脆性,降低它的通透性,一般主要是芸香苷,也就是芦丁,所以一般要生用,要保护它的应有的含量。所以槐花炒用或者生用,那关键就是你用它的哪一个功效。第一功效一般是炒的比较好,用第二功效生的比较好,不是绝对一定要炒用。所以槐花学了以后,就注意和前面这个地榆把它联系起来。
另外槐花后面有一个附药,槐角。我们(把)豆科植物开花结的果实,一般都称为豆荚。比如说*豆,那*豆有豆荚,作为蔬菜吃的什么扁豆或者有的地方叫四季豆,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采收的,有的两季称为二季豆,常用的豆荚类的,那都有豆荚,有的就称为豆角。那么槐树开花,它是豆科的,所以结的果实也称为槐角。这个槐角它的作用和槐花基本上是一致,也可以凉血止血和清肝明目。不一样的就是因为槐角它里面有种子,微微有一点润肠的作用。痔疮肿痛,如果保持大便的通畅对于减轻症状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说我们这个痔疮肿痛的患者,如果大便燥结,用力的排便可能就容易加重它的出血。所以这个槐角更多的是用于痔疮肿痛,槐花也能用,但是没有槐角用得那么多。所以今后学方剂里面,治疗痔疮肿痛的是槐角丸,而不是槐花丸。所以这个是关于槐花的简单的情况。
侧柏叶
下面侧柏叶,这个是很常见的一种小乔木或者小灌木,那个柏树,松柏常青,这个常绿植物,一般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我们一般见到的高大的乔木,那种柏树它那个叶片,那个小枝,带叶片的小枝,不规则,很多是那个外形,把它取一枝下来,可能那种圆锥状,它向四方八面的那种分枝,那种就是一般的柏树。有一种柏树它长得不是很高大,如果我们把它的小枝取下来一枝,它整个小的叶片和细小的枝条,基本上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它扁平状的,所以把它称为侧柏,用侧柏的带有小枝的叶片就称为侧柏叶,它是一种特殊的柏类植物。
这个药,它也是一个苦寒的。在生用的时候主要也是凉血止血,可以用于多种血热妄行的出血证,什么都可以用。相对来说,因为它能够祛痰止咳,如果是肺热兼有血热妄行这个咳血、咯血,它当然比较适合,同时又发挥了止咳祛痰的(作用)。另外这个药它对于胃肠作用也是它主要的一个部位,所以对于便血、吐血,也是很常用的。也就是广泛用于多种血热妄行。侧柏叶炒炭了以后,它也是偏于收敛止血,所以对于热象不明显的它也可以使用。所以同样的,侧柏叶和地榆一样,在有的书上说它既是凉血止血药又是收敛止血药。因为这两个药都是炒炭以后,它的收敛性比其他的凉血止血药,那个收敛性更加明显,所以炒炭用的机会也相对的比较多一些。另外这个药作为一个祛痰止咳药,它本身是一个清热药,所以它还表现出一定的清肺热的作用。所以它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历代的本草书里面,没有这个记载。侧柏叶的祛痰止咳都是当代根据民间的一些经验,然后又结合现代的药理学的研究,加上临床应用,所以就是这二三十年以来,才慢慢的概括出来的一个功效。这个功效在古代文献当中基本上是没有反映的。但是概括了以后很多人都喜欢用,因为它的效果,越是当代概括的,可能有的效果就是比较可靠的,这个有它的实践基础。这是关于侧柏叶的情况。
白茅根
下面白茅根,这个在一些沙质地很常见的,叶片就像小麦那一类的,成那种条状的,蒜苗那样的。但是很锋利,像矛一样的,不注意,它叶的两边就把手划一个、割开一个小的口。比较锋利,因为它韧性比较强,这个叶片。它的根是白的,所以一般把这个称为茅草,用它白色的根,这个根有一节一节的,而且有明显的甜味,所以就是一个甘寒的凉血止血药。
这个药的止血作用不很强,清热作用也不是很强的。但是这个药可以清肺热,能够清胃热,类似于我们前面学的芦根,它可以对肺热或者胃热,尤其是胃热的口渴,肺热的咳嗽,这些都可以使用。同时它又能够清热利尿,能够清利湿热,所以兼有肺热咳嗽的出血证,兼有胃热的这种吐血,或者兼有下焦湿热的血淋,它都是两方面的功效把它相加起来使用。所以还是使用得比较普遍,它虽然作用比较缓和,但是它是甘寒的,可以加大剂量,用个30克、50克,并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味道也很好。所以同样在这个出血证当中,是比较常用的一个凉血止血药。但是这个药炒炭以后止血作用会降低,古方也有炒炭的,炒炭以后它肯定还能止血,但是它不是增强。另外我们书上简单说了它的清热利尿,可以用于血淋或者热淋。此外里面谈到了它清胃热,清肺热,这些就是比较次要的。
苎麻根
下面还有一个药,苎麻根,这个作为了解。这个字读[zhu],苎麻根的繁体字,这个苧字,宝盖头下面是个丁,甲乙丙丁的丁,这个也是简化字。我觉得,有千虑一失之嫌的,当然比那个苍术的术,简化要更有道理一些。那我们在汉字当中,有一个薴字,比如说草字头,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心,然后一个器皿的皿,下面一个竖钩,那个字读[ning]。薴现在简化就为苎麻根的繁体字,下面一个丁的那么就是薴字的简化字,它本身又是苎的繁体字。如果在有的语言环境下,我们分不清楚它是繁体字或者简体字的时候,那么它到底该读[ning],或者该读[zhu],它就是身兼二字,既是薴的简化字,又是苎的繁体字。所以我们这里是把苧字简化了以后,出现的这样一个字,苎麻根。这个也是一个经济作物,在很多农家,尤其是南方地区,房前屋后都喜欢栽种。所以很多书上就把这个苎麻又称为园麻,家园的园,就是在家园的前后,就房前屋后都种植。它叶片是卵圆状的,表面是绿的,背后是白的。为什么房前屋后经常种呢?主要把它作为一个比较优质的麻纤维的一种植物来源,过去比如说家里面要用一点什么来栓一些东西,包裹一些东西,缠绕,不像现在有什么塑料薄膜或者这样的一些。主要就要用麻的纤维,另外过去穿的鞋都自己做,这个鞋底也是麻的纤维一针一线扎出来的。最优质的麻,前面我们有火麻,还谈到那个苘麻,谈那个冬葵子的时候,那些都(是)麻纤维的来源。但是那些纤维有时候还不如这个苎麻,所以苎麻是一个很优质,过去可以织布来做衣服的。所以总的原因主要是用它的麻的纤维。把它的根挖来作为药用就是苎麻根,这个是一个甘寒的凉血止血药。
这个药也是可以广泛的用于多种血热妄行的病证,而且有比较好的止血效果。但是传统主要就认为它兼有清热安胎的作用,对胎动不安,胎漏,血热的胎漏,这样子不伤胎,有的能够达到明显的安胎的效果。所以它就是一个治疗血热而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的很重要的一个药物。一般的出现这种症状,可能都会考虑选择这样一个甘寒很安全的药。这个药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在过去饥荒年间,经常把它的根作为一种食品,其实它滋味也比较好,而且也有相当的营养价值,所以还是不可多得的充饥的这种食品的来源吧。现代研究它里面含的咖啡酸,有很好的止血作用,所以一些搞化学药合成的一些研究人员,就根据它所含的咖啡酸的这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就合成了一种咖啡酸二乙氨盐,就是西药商品名又叫宁血酸氨,就是用于出血证的。它是西药的一个化学药,就是根据它里面的咖啡酸这个化学结构,这样子来研究成功,进行化学合成的。我们书上在这个参考资料谈到了这个咖啡酸二乙氨盐,就是宁血酸氨的它的化学名称。所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它止血效果比较好,但是这个药不知什么原因很多地方都不经营,其实它是一个资源很丰富也容易干燥,所以经常有医生开了处方,药房里面说没有,很多药店、药房都没有。所以这个大家如果认得这个药,就可以充分利用它的资源。这个药清热解毒用于疮痈,热毒疮痈,用于热毒疮痈主要是外敷。它外敷的目的主要不在清热解毒,就像前面我们讲白及,它也是含有很多的那种粘液,比较粘稠,和一些解毒消痈的药粉调和在一起,不容易干燥,可以保湿,也是很多个小时它这个都是湿润的,有利于解毒的,让药粉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前面这一些内容就是凉血止血药,其实这些药都比较简单,在凉血止血方面有个性的不多,而且这个有个性的比如说有的兼有化瘀的倾向,或者有的比如说主要作用于下焦,这个就这么少数的几味药,所以很容易把它分辨出来。
前期课程目录: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麻*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桂枝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紫苏、生姜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蝉蜕、蔓荆子、葛根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淡豆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栀子、夏枯草、决明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芩、*连、*柏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紫花地丁、土茯苓、熊胆、野菊花、红藤、败酱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连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芒硝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大*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番泻叶、芦荟
张廷模:《中药学》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商陆、巴豆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乌头、木瓜、乌梢蛇等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络石藤、雷公藤、豨签草、臭梧桐、桑枝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苍术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厚朴、藿香、佩兰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豆蔻、砂仁、草果
张廷模:《中药学》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附子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干姜、肉桂、吴茱萸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等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木香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香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薤白、柿蒂、九香虫等
张廷模:《中药学》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
张廷模:《中药学》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屎藤
张廷模:《中药学》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槟榔、雷丸、鹤虱
张廷模:《中药学》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及、棕榈炭、血余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