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黔物出山小满节气谈养生 [复制链接]

1#

绿槐高柳咽新蝉。萧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阮郎归初夏》宋苏轼

01

节气—小满科普

“小满”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第一、与农候相关,即“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因未熟也。”第二、与降水相关。民谚道“小满大满江河满。”南方降水频繁,暴雨开始增多。所以“满”字既指籽粒之成熟,也指雨水之充盈。

如果将一年天以黄金分割的比例划分,那么“小满”日就是落在黄金分割点(0.)。小满节气是以农业活动而得名,一指该时节种的植物小成“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夏熟作物已到灌浆期,麦粒日益鼓胀饱满;二是指气温不断升高,自然界阳气充盈而饱满。有形的农作物在阴阳交泰中繁生,即所谓“阳化气,阴成形”也。万物繁秀,红绿始妍,北京檐瓦墙影下的月季盛开;绿化带中的蔷薇月季,为首都增添了不少姿色。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随着树荫渐深,曾在枝头抽芽催发的绿芽已全数爆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农历四月,其对应古乐十二律中的第六律“仲吕”;有趣的是,纯阳之时所对应的却是阴律。《史记律书》言,此季节“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周易》曰:“旅”为山上有火,是夏向西行的岁月逆旅,而西者为秋也。

02

“小满”有三候

一候苦菜秀

“小满”时节小麦即将成熟,是青黄不接之时;这个时候苦菜繁茂,遍布大地。百姓常采摘苦菜食用。“苦菜”泛指“茶、苦荬菜、败酱草”等。一般说的苦菜就是名为“败酱草”的野菜,其是菊科植物。李时珍称“败酱草”为“天香草”,其在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小满日的“苦菜秀”亦由此而来;“秀”字意指茂盛。古人将草木茂盛,但未结出果实的状态称之为“秀”。“不秀不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周书》称:“小满三日苦菜秀”,苦苣菜归心经、脾经、胃经与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消肿止痢之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这段时间山东民间要吃“小豆腐”,所谓“小豆腐”、就是将在野地里生长的婆婆丁(蒲公英)、荠菜、苦菜、刺菜等野菜采集起来,与豆腐一起凉拌着吃。上面的这些野菜都是中药,吃了可以发挥食疗作用,预防疫病的发生。

二候靡草死

后五日“靡草死”,“靡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就是荠或葶苈之类枝叶较细的草。葶苈在三月开小黄花,在四月结子;而葶苈子也是一味中药。《礼记》注曰:靡草是“草之枝叶而靡细者”,靡草是一种喜好阴凉的植物,“小满”日后,各地开始正式步入夏季,此时靡草的死亡,说明了“小满”时节阳气日盛。古人认为,靡草是阴气所生,入夏后畏于阳气,便会枯萎而死。之所以称之靡草,则因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

三候麦秋至

再五日“麦秋至”,此时冬小麦就可以收割了。“秋”字并非指一年四季中的秋季,而是意指麦子的“成熟季”或“收割季”。《月令》一书曰:“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对农民来说,农历四月正是收割麦子的季节。宋人翁卷诗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此诗描述的正是农历四月,江南乡村的景象:金丝梅盛开的季节,布谷鸟的叫声伴随着烟雨蒙蒙的天气,人们披蓑戴笠,弯着腰在水田里插秧。

03

小满的传统习俗

古代在“小满”节气,有吃苦菜、动三车、祈蚕节等民间习俗。

1、食苦菜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最早食用的野菜。《本草纲目》曰: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中医用苦菜来治疗热症,还用它来醒酒。古代“小满”时节,由于青黄不接,此时在粥里、面条里搭配些苦菜吃,恰好可以解决粮食短缺。苦菜中医叫“败酱草”,食性寒冷,味道苦涩,回味甘甜;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可调治夏季常见疾病。

败酱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化瘀之功;吃苦菜可以预防湿疮等皮肤病。败酱草常与红藤、薏苡仁、桃仁、丹皮、大黄配伍,治疗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薏苡仁、冬瓜子、芦根配伍,治疗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配伍,治疗疮痈肿毒;研究发现,败酱草含皂苷类、黄酮类、甾醇、环烯醚萜和挥发油类。有抗肿瘤、镇静、抗菌、促进胃肠功能,镇静安神的功效。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就有含败酱草的经典处方:“薏仁附子败酱散”。

2、动三车

古代“小满”节气有动三车,祭车神等习俗。民谚云“小满动三车”,分别指的是水车、油车和缫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去踏水车浇地;刚收下来的油菜籽也等着去舂打,以便压榨制成清香四溢的油菜籽油;“小满”前后蚕宝宝就开始结茧了,蚕茧收获后,养蚕的人家就要忙着摇动丝车缫丝了。

3、祭蚕神

相传“小满”是蚕神的诞辰,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个“祈蚕节”。蚕是农民娇养的“宠物”,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能够影响蚕宝宝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及养蚕有个好收成,因此在四月放蚕时节,要举行“祈蚕节”的活动。有逗蚕、画蚕等民俗活动,人们会到“蚕娘庙”去,上供水果与美味菜肴,并行大礼跪拜。把用面粉制成蚕茧状的“面茧”,摆放在做好的稻草山上,以祈求蚕茧丰收。

4、祭车神

“小满”节气还有一个重要活动是祭车神,传说车神为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农家在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与香烛等物品,磕头祭拜“车神”。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一碗白水,在祭奠时需要泼入田中,有祝愿水源涌旺之意。

5、抢水

“抢水”是古时民间农事,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的仪式,其流行于浙江海宁县一带,传说有演习农田浇灌之意。这种仪式均由年长者执事,召集各家农户,在确定的日期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座上吃麦糕、麦饼、麦团,执事者以鼓锣为号,众人击器相和;然后一起踏上装好的水车,数十辆水车一齐踏动,将河水引灌入田。为克服干旱,用多台水车一起车水,浇灌田地,显示了大众的力量。南方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如“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将“满”字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田坎干裂,甚至“芒种”节气时也无法顺利插稻秧。

04

“小满”的气候特点与养生防病

从“小满”日开始,降雨会逐渐增多,出现“大雨便寒、小雨便湿”的特点。所以“小满”节气的养生,首先要预防“寒湿与湿热”。要注意气候的冷暖变化,千万不要贪凉;同时要忌食生冷与寒凉之品。中医把“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所谓“外感六淫”,是人体致病的重要因素。“湿邪”能够导致风湿,诱发肢体麻木;如果内有积热、外感风寒,就容易感冒;而“湿邪内注,湿郁肌肤”,就会诱发湿疹或过敏;而“湿困脾胃”则会造成食欲不振。

进入“小满”节气后,气温明显升高,雨水开始增多,湿热之气交结,闷热潮湿的气候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诱发湿疹疮疖,皮肤瘙痒。是脾胃病和皮肤病的高发时段,故此时养生应注重清热,健脾,祛湿。

05

“小满”节气的食疗养生方法

“小满”节气的“三道汤”

1、宣上、畅中、渗下的“祛湿三仁汤”

“祛湿三仁汤”是清代名医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名方,中医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三焦”是体内气血津液的通道。湿热侵袭人体,会形成三焦弥漫之势,而饮用有“宣上、畅中、渗下”综合功能的“祛湿三仁汤”,可以畅通水道,湿邪自然去除。“祛湿三仁汤”共有八味中药,选用其中的主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一起做粥,可用于疾病的食疗。杏仁可宣利上焦肺气,使得肺的气化功能强,就能化掉体内之“湿”;脾主运化,而湿邪容易困脾,白蔻仁味道芳香,利气宽胸,醒脾化湿;薏苡仁有淡渗利湿之功,还能健脾,能使湿热排出体外。

纪念汉代开国大将军马援的“伏波庙”,坐落在广西横县郁江边,每年都有大量群众前往祭奠。《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了其统领的部队,食用薏苡仁后打胜仗的故事。马援当时率军远征交趾(今越南北部),由于气候湿热并有瘴气,许多将士受到瘴气侵袭患病。患者肿胀无力、疼痛难忍,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随军医师则命炊事部门以薏苡仁煎水服食,指战员果然痊愈。《新编本草》说,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薏苡仁入脾、胃、肺经,利水而不伤正,健脾而不滋腻。其食性微寒,气味甘淡,有渗利清补之功;能清利湿热,除痹排脓,略兼健脾。薏苡仁、白蔻仁、炒杏仁并用,甘平凉润,可去除三焦湿气,滋补脾肾。

“三仁粥”的烹饪方法如下:用薏苡仁30克,白蔻仁6克,炒杏仁5克,梗米50克。先将薏苡仁和梗米一同熬煮,起锅前5分钟放入剁碎的炒杏仁和白蔻仁。注意炒杏仁要去皮、尖,因苦杏仁的皮和芽有毒。“三仁粥”对湿邪引起的胸闷乏力,口淡无味,食欲不振确有良效。

2、健脾祛湿的“四神汤”

中医认为,体内脾胃的运化功能,才是祛湿的根本利器。正因为脾胃气虚,湿气才会蓄积;杜绝湿气生成之源才是关键。“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疗药膳方,其中“四神”系指:薏苡仁、莲子、山药、茯苓(比例是1:1:1:1)。“四神汤”食性平,味甘;而甘能治水,故此汤健脾和胃。山药素以补虚为长,茯苓则以去湿为长;薏苡仁化湿清热,擅长清湿热;而莲子则以养心安神为首功。“四神汤”不但有茯苓化湿,还有薏苡仁清热,把湿气转化成津液;又有山药与莲子补虚,而且能镇水,故可以起安神之功。使得湿气不再为害,通过整体调理身体,达到健康的目的。由于“四神汤”祛湿清热,健脾养胃,美白皮肤,补益心肺,调肝固肾;其食性平和,故用作食疗宜常食之。

有关“四神汤”的传说:相传乾隆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爱臣因舟车劳顿,水土不服,相继病倒。御医束手无策,这时有一僧人开出了“莲子、薏苡仁、淮山药、茯苓等量,炖猪肚”的食疗方,四位大臣服食后果然痊愈。此后每逢官员南巡,则皆以此方炖煮养身,久而久之,‘四臣汤’便在民间流传。由于‘臣’与‘神’字的发音接近,后来就变成了‘四神汤’。

含“四神汤”的汤粥与糕点的烹制

可单独煮“四神汤”,也可将食材加到要煮的其他汤羹里,因为四神汤味道甘淡,不会影响其它汤羹的味道。煮粥时将“四神汤”的食材先切成小丁,然后与糯米或大米煮成粥。做糕点可以将“四神汤”的食材粉碎后,加入面粉中发酵做馒头,或混入馅料中做包子与馅饼。

3、“小满”节气的“翠玉味噌汤”

苦瓜食性寒、味苦,有清暑除烦,清热解毒与明目之功。绿皮苦瓜能够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癒合,有助皮肤细嫩柔滑。但因苦瓜食性寒,脾胃阳虚者要配伍温性食材,不要单独生食苦瓜。“味噌”是日餐的调味料,其是以黄豆为主,加入盐及不同的种麴发酵而成的酱料。中国人自古就有食酱的习惯,不同的食物搭配的酱不同,除了能增鲜提味,还能帮助消化。孔夫子在《论语》中,曾经强调“不得其酱,不食”。“味噌”调味,既可做成汤品,又能与肉类烹煮,经常食用能暖身醒胃,促进健康。这道夏日汤品,利用苦瓜清热解暑,配以“味噌”防止苦寒伤胃。在夏季来一碗“翠玉味噌汤”,除了能清热解毒,健脾养胃外;还能避免湿热内蕴,乃神来之笔。烹制方法如下:取绿皮苦瓜1根、豆腐1块、味噌酱适量,水适量、冰糖与黑胡椒粉少许,备用。先将苦瓜洗淨,切成薄片;豆腐切成小块备用。取一小碗味噌酱稀释(味噌本身有咸味,调味时少量加水即可)。将水烧开后,再倒入稀释好的味噌与苦瓜片,用小火熬煮5~10分钟。然后加入切好的豆腐,用冰糖调味后,再煮5分钟;起锅前撒点黑胡椒粉调味即可。

“小满”节气的除湿三宝:薏苡仁、赤小豆、白扁豆

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其入脾经、胃经、肺经,利水而不伤正、健脾而不滋腻。食性微寒,味道甘淡,有渗利清补,清利湿热、除痹排脓之功;略兼健脾的作用。

赤小豆甘酸偏凉,性善下行,有清热利湿,行血消肿之功。内能通利水道,使湿热下出,可用于肾炎水肿;外可消血热之毒,因入血能降火行血,故可治疮毒之症。

白扁豆有消暑化湿、补脾止泻、解毒和中之功,“祛湿赛薏米,补肾赛芝麻。”白扁豆甘温补脾而不滋腻,芳香化湿而不燥烈,故为消暑化湿,补脾止泻之品,并有解毒作用。

06

“小满”节气的备选食疗方

从整体看,“小满”节气的饮食原则就是要忌食甘肥滋腻、生冷辛辣,应选择健脾利湿,清爽偏素的赤小豆、薏苡仁、绿豆、白扁豆、冬瓜、丝瓜、樱桃、桑椹、蒜薹、黄瓜、芹菜、马齿苋、莲藕、鲫鱼、草鱼、鸭肉等食物。

01

蒸马齿苋

马齿苋又名“九头狮子草”、“长寿草”,其根系发达,在贫瘠干旱的土地上也能生长。过去在农村患痢疾,采把马齿苋熬水喝,几天就能痊愈,得了湿疹也可用马齿苋煮的汤熏洗。马齿苋入大肠、肝、脾经,有清热祛湿之功,能清理大肠湿热。至今,河南群众仍有食用马齿苋蒸菜的习惯;即将马齿苋裹上面粉蒸熟后,配蒜泥调醋汁食用。但马齿苋食性寒,而且滑利,故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02

“冬瓜草鱼煲”

中医认为草鱼味甘、性温、无毒,入肝、胃经,有暖胃和中、平降肝阳、益肾明目的功效。冬瓜清热生津,利尿消肿;两者同烹有平肝袪风,利湿除热之功。

03

“绿豆海带汤”

绿豆性味甘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之功。《随息居饮食谱》曰“绿豆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利小便”。海带润下消痰、消肿利水,两者同烹,具有清内热、利痰湿、止皮肤湿痒的明显效果。

04

“荸荠冰糖莲藕羹”

荸荠清热利尿,化湿祛痰,润肠通便;莲藕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补益脾胃。冰糖食性平,味甘,入肺经与脾经,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养阴生津之功。“荸荠冰糖莲藕羹”有清热利湿,健脾开胃之效。

07

“小满”时令三不食

1、不吃生冷,保护肠胃

《内经》说: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意思是,夏季吃生冷,害了暑热的病,秋天就会有痎疟。凡去看中医的人,十有八九会听到“少吃生冷,多喝热水”之类的医嘱。由于人类消化系统“宜暖而不宜寒”。而过度食用冷饮、生菜、水果,都会导致“寒”的发生,而“寒”会损害消化系统的功能。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里的“脾”指的就是消化系统。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给骨骼、肌肉、筋腱、大脑等全身组织提供营养。若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影响营养吸收。故“忌食生冷”并非只是一句忠告,而应成为健康的信条。

2、不吃燥热之物,预防旧病复发

患慢性病者摄入食性燥热的食物,会导致病情加重。所谓燥热的食物,包括食材本身是热性:如羊肉、榴莲、胡椒、姜片等;或烹饪方法是煎、炸、烤等方法处理的食物。夏季气温高,若食用热性食物,会使人燥不能耐,容易引起消化道和泌尿道的病症。对素有慢性病的患者,还会引起旧病复发,诱发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与尿痛等;此外还会出现口角炎、咽炎、结膜炎,痱子与中暑。故夏季一定要远离食性燥热的食物,想出汗应通过运动出汗,而不要通过吃辛辣食物来出汗。

3、不吃肥腻,远离瘀堵

中医认为肥甘厚腻之品,都会引起津液与血液凝滞、瘀堵,容易助湿生痰,加重代谢产生的毒性产物聚积。甘味的食物包括淀粉类与糖类,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则是油腻性食物。

08

“小满”节气推荐食疗方

小满时节,人体生理活动旺盛,营养物质消耗比较多,所以应及时补充。该节气汤品选择十分重要,宜食“淮山赤小豆节瓜猪腱汤”、“荠菜生姜鱼头汤”、“西洋参红枣生鱼汤”,以及“千斤拔鸡脚汤”等,上述汤品有清热养阴,祛湿暖胃,温补五脏的功效。“千斤拔”是一味中药,别名牛大力;其食性平,味甘涩,归肺、肾和膀胱经,有祛风利湿,强筋壮骨,活血解毒之功。

1、凉瓜黄豆排骨汤

取凉瓜1个,黄豆50克,排骨克,生姜3片。先用清水把苦瓜、黄豆、排骨、生姜洗净;黄豆建议提前2小时泡好;苦瓜去瓤,切方块;排骨切成段状,把洗净的排骨放烧开水的锅里焯一下,以便更好的去掉血腥味;将材料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煮沸,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调入盐即可。

2、淮山赤小豆煲猪腱汤

取赤小豆50克、淮山50克、猪腱肉克、陈皮1/4个、生姜3片。将赤小豆、淮山、陈皮洗净、浸泡,陈皮去瓤;猪腱肉洗净,整块不刀切;将材料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煮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调入盐即可。这款汤有健脾开胃、利水祛湿的功效。

3、薄荷鸡蛋红椒饼

取鲜薄荷叶一小把,鸡蛋2个,红椒少量。鸡蛋里加入少许盐打散成蛋液,薄荷叶洗净后撕片,红椒洗净切小丁。全部材料加几滴香油混匀,热油锅倒入蛋液均匀平铺锅底,盖上锅盖小火焖2~3分钟至蛋液表面凝固,将蛋饼翻面,再焖1分钟即可。此饼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之功。

4、绿豆薏米粥

取绿豆30克、薏苡仁30克、大米80克。先将薏米和绿豆用清水洗净,然后用清水将薏米和绿豆浸泡隔夜;第二天,将浸泡薏米和绿豆的清水倒掉,然后将绿豆、薏仁和大米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饮用水,用大火烧煮;待水烧开之后,改用小火慢炖煮,直至软透。此粥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功效。

5、玉米枸杞子粥

取玉米粒克,枸杞子25克、百合15克(鲜百合30克)。将玉米粒洗净后直接倒入锅中,煮沸3分钟;加入枸杞子,泡开的干百合(有新鲜的更好),再转小火煮5分钟即可。此粥有祛湿健脾之功,配以枸杞子,百合可润肠通便。

09

“小满”养生要“吃四样”

1.绿豆——消暑止渴,清热解毒

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等功用,自古以来,就因能入药而备受重视。其适用于中暑烦渴,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也适用于高血压患者。以绿豆汤做茶饮,对防治咽喉肿痛,尿黄身痒等属于热证的患者有效,绿豆皮也叫绿豆衣,其清热解毒的作用比较强。未煮烂的绿豆有腥味,食后易诱发恶心与呕吐;绿豆性寒、肠胃虚弱与虚寒的人,应避免食用;服药时,特别是服用温补药期间,尽量不要进食绿豆,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2、樱桃——预防麻疹,收涩止痛

《滇南本草》记载樱桃“治一切虚证,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樱桃以含铁质多而出名,铁质为人体血液必不可少的成分,多食可以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中医认为樱桃可以补充气血,适宜小满节气食用。樱桃食性属温热,热性病和虚热咳嗽者禁食。

3、丝瓜——清热凉血,化痰通便

丝瓜翠绿鲜嫩,是夏秋季节人们爱吃的蔬菜。丝瓜不仅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更高,具有清暑凉血、润肤美容、通经活络、解毒通便、祛风、化痰、行血脉、降血压、下乳汁等功效。过量食用丝瓜会导致腹泻,更不能生吃丝瓜;腹泻者也不宜食用。

4、桑葚——补血滋阴、生津止渴

桑葚是桑之精华,能滋阴养血、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健步履,充血液、清虚火,被中医称为“补血之果”。其有利五脏关节,通血气,安魂镇神,生津润燥,令人聪明,久服黑发明目之功。故自古中医有“一粒桑椹七味药”之语。桑葚历来是食疗佳品,用于患者阴血不足,面色无华、体乏无力,腰膝酸软,须发早白;以及血不养心之失眠健忘,耳鸣心悸等症。

10

小结

“小满”节气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清热祛湿为主,选择汤羹、汁等清淡而又促进食欲的食品。冬瓜、苦瓜、丝瓜、芦笋、芹菜、西红柿、西瓜、梨、香蕉等蔬菜水果不但能清热泻火,还可补充维生素与生物活性物质。山药、赤小豆、薏苡仁、绿豆、黄瓜、黄花菜、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鲫鱼等既能清热祛湿,又加强脾胃功能,可以优先考虑。要注意少食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油脂、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温热助火之品;油煎熏烤之物,特别是洋快餐一定要少吃。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羊、狗、鹅肉类等食物的摄入也要适量。

“小满”期间天气逐渐炎热,雨水较多,环境湿热之气较重。容易感到疲倦发困,食欲不振;特别是喝冷饮或吃冰激凌后,胃肠消化功能更受影响。容易出现便溏便稀,腹痛腹泻。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此时湿热困脾,会出现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小便黄赤等症状。因此,小满时节饮食调理应以“清热利湿,助脾运化”为主,可适当吃些冬瓜、薏仁、扁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物。也可以吃些淮山药、芡实、茯苓、莲子等食物,以帮助脾胃运化。天气炎热时还可吃西瓜,海带、绿豆消暑降温。但西瓜、海带、绿豆食性寒凉,不宜晨起空腹进食,以免损伤阳气。对体质虚寒或胃寒者,烹制消暑降温的汤水时可放入生姜、陈皮等温性食材。如用冬瓜与薏苡仁煲汤时,也可加几片生姜;用海带与绿豆煮汤时,可加几块陈皮。食性寒凉的食材,经炒制后可减轻寒凉之性;如薏苡仁与扁豆可以先在锅中干炒,颜色微黄后再去煲汤。

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来源:半月谈责任编辑:孔德明

#南利智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