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错特错薏米可不仅仅是祛湿哦,还有这几 [复制链接]

1#

都说“十人九湿”,自己或者身边人或多或少都会被湿气所困扰,而很多人都会想办法去祛湿,随着养生观念的普及,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祛湿界的“扛把子”——薏米。

那到底为什么它在祛湿这一方面表现这么优异呢?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一、薏米的神奇功效有哪些?

薏米,又叫薏苡仁、苡米、苡仁,是药食同源的一种谷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止痛、清热排脓等功效。有湿热的人,用薏米来祛湿,效果是比较好的。

1.利水渗湿

《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苡)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可见,薏米最突出的功效就是利水渗湿。人们常说“十人九湿”,表现为口黏口甜、食欲不振、大便溏烂、容易浮肿发胖、整天打不起精神。这时候就可以用薏米、白扁豆等祛湿材料一起煮粥、熬汤,还可以搭配*参、五指毛桃、*芪等健脾益气之品,增强祛湿之力。

2.健脾止泻

《*帝内经》提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其意思是湿邪伤人,最容易伤人下焦。下焦是指胃的下口到盆腔的部分,包括肾、小肠、大肠、膀胱等脏器,其主要功能是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是运行水液的关键环节,内经更将其概括为“下焦如渎”,“渎”是水沟、水渠等意思。

因此,当湿气侵犯人体下焦,其变化也多与水液运行障碍相关,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大便溏烂。正常的大便是软硬适中的条形,如果大便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这就说明体内有湿,这时候用薏米就有很好的祛湿止泻的效果,如《本草新编》中记载:“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而祛湿名方“参苓白术散”里就有薏米这种材料。

3.除痹止痛

所谓“除痹”,指的是可以调理一些顽固性的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引起痹病的原因有很多,如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皆可导致痹病。

薏米针对调理的就是“着痹”,是指由于湿邪留滞体内日久而形成的腰腿痛、关节痛等。岭南地域,地卑土薄,湿热之气常年存在,因此薏米是岭南人民常用的除痹之品。

“薏苡仁汤”更是调理着痹的经典方剂,包括薏苡仁、生姜、炙甘草、桂枝、麻*、独活、苍术、防风、羌活、当归、川芎等,具有通络除痛、温阳益气、除湿散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薏米中薏苡仁油等成分对炎性反应具有缓解作用,可抗炎镇痛。

4.清热排脓

薏米具有排脓的功效。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有脓的时候,尤其是同时有湿气的时候,用薏米可以清热排脓。

《本草纲目》记载,“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

在调理肺痈的过程中,薏米就是一味重要的药物,如名方“千金苇茎汤”,由薏苡仁,加上桃仁、冬瓜仁、桔梗等组成。在肠痈的调理中,薏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的,这个肠痈,我们可以理解为现在的阑尾炎,也可以理解为其他的肠道溃烂的疾病。仲景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就由利湿排脓的薏米与附子、败酱草合用,共奏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

除了这些,现代研究还发现薏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含量远远高于大米,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及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在抗癌、美容、抗炎、降血压、降血糖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

二、2道简单易做的薏米食疗方

:薏米克、赤小豆50克、冰糖适量。

:把赤小豆、薏米洗净,用热水浸泡3-4小时,便于煮烂;赤小豆、薏米泡好后,一起倒入锅中,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煮开后,转小火煮烂,最后放入适量冰糖调味。

:薏米能清热祛湿、消除水肿;赤小豆具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红豆薏米粥中还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能预防癌症。

:冬瓜克、薏米50克、百合20克、盐适量。

:把薏米洗净,用热水浸泡3-4小时,便于煮烂;百合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左右;冬瓜洗净、切块,带皮煮汤,消肿利尿的效果会更好;烧开一锅水,薏米浸泡好后倒入锅中,煮至沸腾;加入百合、冬瓜煮熟;最后加入适量盐调味。

:冬瓜具有清热、利水、消肿的功效;薏米可利水渗湿、健脾;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虽然薏米很会祛湿,但不适用所有类型的湿气。因薏米性微寒,寒湿的人不适合用薏米来祛湿,长期食用薏米可能起到反效果,加重脾虚和湿邪。

寒湿的常见症状:舌苔白腻;怕冷或遇冷症状加重;吃凉食易腹痛、拉肚子;口淡,不喜欢喝水;容易疲倦,严重的可出现手脚肿、眼泡肿等。

另外,体质虚寒、阴虚、尿频、便秘者要少吃薏米,孕妇最好不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