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话中药败酱草1 [复制链接]

1#

医话中药()——败酱草(1)

  败酱草,《神农本草经》称之为败酱,是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败酱、百花败酱的全草。因其有陈腐气,故得败酱之名。据说南方人采嫩的急火蒸后当菜吃,颇有酱的味道。

  《神农本草经》认为,败酱草味苦、性平。主治来势急剧的发高烧,消除火热赤疮、疥疮瘙痒、阴性脓瘍、痔疮及马鞍热疮(即骑马过久而导致的疮疡)等。

  有关败酱草的性味,说法不一,《神农本草经》中说它味苦性平;《名医别录》中记载,败酱味咸、微寒、无毒;《药性论》中则说败酱草味辛苦,微寒。现在,我们从临床出发,一般赞成最后一种说法。

  败酱草归胃、大肠、肝经。因辛可以散寒行气,苦可以泻火,微寒可以清热,所以败酱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化瘀的功效。它常被用来治疗肠痈,也可用于由于瘀血阻滞所导致的胸腹疼痛等症。《神农本草经》中所说的“火疮赤气”,是由于热邪导致的皮肤潮红;“马鞍热气”,则是只由于骑马时间过长,摩擦或汗湿郁热,致使胯下生湿疮。败酱草能清热解毒,因而能够治疗。

  临床研究显示,败酱草还有抗病毒的作用,能够抑制各型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还能促进细胞增生。不过败酱草常用量仅为5到10克,如果大量服用很可能出现头昏、恶心等症状。

  看更多的文章,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