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败酱草一剂清热解毒祛腐生新的良药,适用 [复制链接]

1#
败酱草

败酱草,其气味虽难闻,却有着出色的疗效。它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对于肺痛、乳痛以及肠痛等症状,都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产后瘀滞导致的腹痛以及脾虚的孕妇,应避免使用此药。败酱草,这种草药在古代就被赋予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名字。陶弘景曾描述其根茎散发着如同陈败豆腐般的气味,这种独特的气味正是败酱草得名的原因。败酱草不仅气味独特,更被视为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良药。在众多病症中,它常被用于治疗肠痛,而对于肺痛和乳痛,虽然败酱草也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其主治方向。此外,《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浊阴出下窍”理论,也为败酱草的独特疗效提供了理论支持。陈腐败酱之气被视为浊阴之味,而败酱草正擅长通利下窍,因此,它在治疗肠痛方面尤为有效。败酱草,这种被誉为“浊阴之味”的草药,实为败酱科植物黄花龙芽或白花败酱(苦斋)的根状茎、根或全草。在春秋季节,人们会采挖其根部,去除茎叶后洗净并晒干。而在夏秋时节,则适合采割全草,同样经过洗净晒干后入药。败酱草不仅分布广泛,除西北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其身影,且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此外,它还拥有一个中药名,更彰显了其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地位。中医角度,败酱草味辛、苦,性凉,能入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的效用。它常被用于治疗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同时也能缓解实热瘀滞所导致的胸腹疼痛,以及产后瘀滞腹痛等病症。其用法为:内服5~两,或鲜全草2~4两;外用时,适量捣烂后敷于患处即可。

现代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败酱草的诸多益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败酱草能有效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镇静作用:败酱草还具有一定的镇静效果。清热解毒功效: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减少上火症状的出现。同时,败酱草还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热毒疮疡、肺痈以及牛皮癣等,尤其对牛皮癣的治疗效果显著。

败酱草在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

败酱草被广泛应用于阑尾炎的治疗。其独特的清热解毒功效,使得它在阑尾炎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败酱草还能有效缓解因阑尾炎引发的疼痛症状,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用败酱草煮水,一次80克,能有效缓解阑尾炎引发的疼痛和肿胀。败酱草能促进肠道瘀浊的排出,对于阑尾炎和肠痈的治疗非常有帮助。此外,败酱草还能用于治疗牛皮癣,配合其他中药材,水煎服,每日一剂,效果显著。同时,败酱草在消脓汤中发挥清热解毒、消毒排脓的作用,适用于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多种病症。另外,对于慢性前列腺炎和胃病中的泛酸烧心症状,败酱草也能发挥其独特的治疗效果。马齿苋60克,败酱草5克,紫草0克,大青叶5克。此方能清热解毒、凉血祛瘀。适用于疣目、扁瘊、鼠乳等热壅血滞的病症。症状包括皮肤出现赘生物,通常无自觉症状。疣目多发于手指、手背、头皮等处,扁瘊则常见于颜面、手背、前臂等部位,而胸背部的皮损中央有脐窝的赘疣则被称为鼠乳。将药材水煎后服用,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连续服用7剂为一个疗程,最多服用三个疗程,若无效则应停服。

恶性肿瘤辅助治疗

仙鹤草50克,败酱草50克,水煎后服用,每日分三次,每次服用60毫升。

治疗情况:昆明医学院采用此方治疗了5例恶性肿瘤患者,涉及鼻咽癌、直肠癌、胃癌、宫颈癌以及肝、肺、膀胱癌等多个癌种。经过治疗,有3例患者显效,3例有效,5例缓解,4例无效,总体显效率达到20%,总有效率则提升至73%。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