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尤其是早晨和晚上,温度几乎降至了冰点以下,让人感觉冬天真的来到了。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体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要么口干舌燥,要么眼睛肿痛。按照中医的理论,这些症状属于阴虚火旺的表现。要想改变这些症状,应该采取清火降燥的方式。那么,问题来了,究竟用什么来调理身体呢?别急!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种野生植物,它被中医称为“天然青霉素”,具有很好的清火降燥功效,这就是蒲公英。
说起蒲公英的名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个很常见的野生植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根据相关的资料介绍,蒲公英主要分为三大系列,包含了十几个分支品种,最典型的有黄花蒲公英,西洋蒲公英,窄叶蒲公英等等。生长在我国境内的大多是黄花蒲公英,有的地方也叫它婆婆丁,华花郎,尿床草等等。这种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它既耐干旱,又抗寒冷,还不挑剔土壤的肥瘦,就算在极度贫瘠的盐碱摊上,它也能顽强的扎下根去,并且长出一副健壮的身材。
从外形上来看,南方的蒲公英和北方的蒲公英略有差别,南方的品种稍高一些,大概在15厘米左右,株型饱满匀称,叶片宽大肥厚,看上去非常健硕的样子。相比之下,北方的品种显得矮小了一些,高度只有8厘米左右,身材纤瘦,叶片细长,看上去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除此之外,南方的品种开花较早,通常在每年的3-4月份,它的花型饱满,色泽金黄,就好像一朵金灿灿的太阳花。当花朵凋谢之后,花茎上会长出一簇白色的绒毛,有风吹过的时候,这些茸毛就会四散开来,在风中飘飘荡荡,宛如一片片洁白似雪的柳絮。
在众多的野菜品种里,蒲公英算是最经典的一个。每年春天,它刚刚长出嫩叶,人们便将其采摘下来,先用热水焯一下,而后切成均匀的细丝,再加入葱,姜,蒜,味精,食盐,香油,豆瓣酱等调味料。轻轻地搅拌几下,一道美味可口的凉拌菜就做好了,吃上一口,绵软劲道,鲜香清爽,甚至比那些高档菜肴还好吃。不过,到了夏至以后,很少有人再采食蒲公英了,因为它的叶子变得又老又硬,完全没有了最初的鲜美。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就算是过了秋季的蒲公英,同样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采集它的根茎和枝叶,晒干之后泡水喝,这样不仅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养分,还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根据一些老中医介绍,蒲公英属性微寒,味道苦涩,具有清热解毒,通便利尿,消肿化瘀的功效,它既可以当作内用药,又可以当做外用药。内服可以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等症。外用可以治疗痈肿疮毒和皮肤炎症。看到这里之后,你是不是对蒲公英有了更多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