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岐黄专论丨熊昌华医案精选二第
TUhjnbcbe - 2022/4/18 18:19:00

医案集腋

熊昌华医案精选(二)

江西中医学院熊昌华教授

医院熊明芳主任整理

久泻

久泻,为泄泻日久、反复发作、大便溏薄或黏液便,伴有腹痛,大便排出不畅,或与情志相关;做肠镜检査未见明显异常。如: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肠道功能紊乱等疾病。在《景岳全书·泄泻》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可影响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此时要保持情绪稳定,尽量避免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培养合理有规律的饮食习惯,使肝气条达,脾胃运化功能强健,气血运行通畅,则疗效显著。

案例:胡某某男48岁

首诊:每遇情志不畅或食生冷油腻而见腹泻,便前腹痛,泻后痛减,日行5~6次,质稀,偶夹白色黏液、排便不畅感,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脾虚泄泻,治以健脾止泻。主方以验方之健脾止泻散为基础方加味。

白术10克,山药20克,野山楂10克,白芍10克,葛根30克,木香6克,诃子10克,乌梅10克,五倍子10克,补骨脂30克。10剂。

二诊:腹泻减轻,日行2~3次,便前偶见腹痛,排便通畅,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白术10克,山药20克,野山楂10克,白芍10克,葛根20克,木香6克,诃子10克,乌梅10克,五倍子10克,补骨脂30克。10剂。

按:泄泻的病变主脏在脾,主因多湿,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久泻以脾虚为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以健脾之白术、山药等,佐以诃子、乌梅、五倍子以收涩止泻,以达到健脾止泻之功。

痢疾

痢疾在《内经》中称为“肠澼”,或发病与饮食不节及湿热有关,由于邪毒蕴结于肠腑脂膜,致气血凝滞,化腐成脓,传导失司。本病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在现代医学中,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具有传染性及季节性;也可见于一些结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克氏病、缺血性肠炎等。

案例:张某某男56岁

首诊:反复脓血便1年余,伴腹痛、里急后重,日行10余次,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脉弦。肠镜:溃疡性左半结肠炎(重度)。曾以柳氮磺胺吡啶等治疗,初始治疗有效,以后复发作则治疗效果不显,而将其收入住院治疗。辨证为大肠湿热证之热毒内炽,气血蕴结于肠之脂膜,腐败而化为脓血。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解毒生肌,同时给予中药灌肠法。

内服:白头翁20克,*连6克,秦皮10克,葛根20克,败酱草20克,红藤20克,地榆20克,侧柏叶20克,槐花20克,藕节炭20克,仙鹤草15克,白及20克,*芪50克,炙甘草6克。14剂。保留灌肠方:红藤30克,白及30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赤石脂30克,*柏30克。

上方中药水煎至毫升,加入云南白药4克,康复新液40毫升,每晩一次,保留灌肠。14天后脓血便明显改善,腹痛、里急后重减轻,大便日行3~4次。出院。

出院时带药,内服:白头翁15克,*连6克,秦皮10克,葛根15克,败酱草15克,红藤15克,地榆15克,藕节炭15克,白及20克,*芪30克,炙甘草6克。7剂。

灌肠方:红藤30克,白及30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赤石脂30克,*柏30克。煎水毫升后,加入云南白药2克,康复新液40毫升。7剂,每晚一次,保留灌肠。复诊一:大便日行2~3次,未见脓血便,大便偶夹白色黏液,无腹痛,无里急后重,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缓。

白头翁20克,*连6克,秦皮10克,葛根20克,败酱草20克,白及20克,*芪30克,淮山15克,炙甘草6克。14剂。灌肠方:红藤20克,败酱草20克,白及30克,赤石脂20克,*柏20克。煎水后取毫升,加入康复新液40毫升,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4剂。复诊二:大便日行2~3次,质稀色*,偶夹白色黏液,无血便,无腹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白头翁10克,*连3克,秦皮10克,葛根15克,败酱草10克,白及20克,*芪30克,淮山15克,炙甘草6克。14剂。灌肠方:红藤20克,败酱草20克,白及30克,赤石脂20克,*柏20克。煎水后取汁毫升,加入康复新液40毫升,保留灌肠,每晩一次,14剂。半年后,复查肠镜,所见大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本病以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多见,中医诊断多为湿热痢,当治以清热化湿解毒、凉血止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以白头翁、*连、败酱草、红藤、*柏等清热解毒,以槐花、地榆、藕节炭等凉血止血,白及、*芪收敛止血、益气解毒生肌、扶正祛邪;并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云南白药生肌止血,康复新液促进溃疡愈合,而收热毒消除、生肌止血之功效。

原载:熊明芳著《熊昌华验方·验案·医论集》,吉林科技出版社。

责任编辑虞胜清校核李汇博

总编审包克新编排王智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岐黄专论丨熊昌华医案精选二第